•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古代蜀人的大石崇拜

发表时间:2011-02-23 15:25 来源:成都日报 责任编辑:王 辉霞

  古代蜀人很早就有了大石崇拜观念,常璩《华阳国志》中对此就作了真实的记载。我们知道,相信万物有灵,曾是上古先民们的一个重要观念。与先民们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树木、石头、大山、土地、日月,以及许多动植物和自然现象,都成了自然崇拜的对象。这是人类在顺应自然改造世界创建物质生活的历程中,幻想和祈求获得自然恩赐的一种原始宗教形式。譬如羌族流行至今的白石崇拜,便属于这种原始信仰的延续。从文献记载看,夏族也是崇拜石头的,传说大禹生于石纽,《淮南子·修务训》和《艺文类聚》卷六引《随巢子》就有“禹产于石”的记载;大禹的儿子启传说也是从石头中出生的,《墨子·墨子后语》与《蜀典》等古籍中就有“石破北方而生启”记述。大概正是由于夏族与西羌和古蜀的特殊关系吧,所以石崇拜在古蜀时代也成为一种重要的传统。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述古蜀时代最先称王的蜀侯蚕丛“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就透露了古代蜀人的石崇拜观念。到了开明王朝时期,这种崇拜大石的传统习俗变得更为盛行,“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筍是也”。据文献记载,古蜀时代的大石遗迹,除了著名的石筍,还有武担石、石镜、天涯石、地角石、五块石、支机石等。这些巨石作为蜀王墓前的标志,皆由百里以外甚至更远的山上开采运来。它们后来大都附会有神奇的传说,矗立在富饶美丽的成都,千百年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景观。

  古蜀大石遗迹中的双石筍与五块石,就传说有镇水与治水的作用。譬如《风俗记》中就说“益州之西有石筍焉,天地之维,以镇海眼,动辄洪涛大滥”。《成都记》亦有相似记述:“距石筍二三尺,夏月大雨,往往陷作土穴,泓水湛然,以竹探之深不可及,以绳系石投其下,愈投而愈无穷,故有海眼之说”。《四川通志》卷四十九说“五块石在县南万里桥之西,五石相叠,高一丈余,围倍之,相传下有海眼,昔人尝起其石,风雨暴作”。海眼的说法非常神奇,也许是对成都地下水的一种解释吧。还有支机石的传说,就更为奇妙了,《蜀中名胜记》引《道教灵验记》说“支机石,即海客携来,自天河所得,织女令问严君平者也”。《博物志》与《蜀中广记》亦记述了这一传说,其大意是天上也有一条河,与地上的大海相通,于是有人乘槎而去,漂入了天河,在一处看见女子织锦,丈夫牵牛,带了一块织女相赠的石头归来,向蜀中通晓天文的奇人严君平请教,才知道看见的是牛郎织女,带回的是织女支机石。这也可称之为一则古代太空航行的梦想,与古代蜀人的大石崇拜联系在一起,真的是奇妙之极,当然都是后人的附会。

  秦惠王准备伐蜀时使用了石牛计,蜀王轻易上当曾使人迷惑不解,说石牛会屙金子,那是小孩子都能识破的假话,蜀文化已高度发达的蜀人怎么会无知到这种程度呢?其实真正打动蜀人的并非金子而是石牛,正因为蜀人有着强烈的石崇拜习俗,所以被秦人利用了。后来担任蜀郡太守的李冰,对蜀人的这一传统给予了充分的尊重,曾雕造了三个高大的石人和五枚石犀用于治水,将古代蜀人的大石崇拜与科学治理水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因而赢得了蜀人的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