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成都国画创新全国独树一帜

发表时间:2012-05-21 16:10 来源:成都日报 责任编辑:余 叶

  “虽然风格不同,但成都国画有一个鲜明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生长出一种新的夸张、抽象的表现符号,这一创新探索,令成都国画在全国独树一帜。”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理论委员会委员、著名美术理论家孙克认为,成都国画能在全国异军突起,与这里艺术家的锐意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成都国画家利用艺术创新形成了独特个性,他们这一中国绘画新气质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和藏家重视。

  在当下生活中找灵感

  如果留意,很多观众都能在近年来的国画展览中,发现一些本土国画新趋势。与之前若干年对国画的印象不同,展览里的作品似乎更多地开始呈现出特殊的当代气质。很多国画家都从当下生活中找题材、找灵感,笔墨技巧的运用也更加多元、丰富。

  青年评论家叶莹介绍说,中国古代绘画最崇尚笔墨精神,强调线条与水墨的运用,而现在,成都画家们在创作时从传统中跳出来,更加注重画面整体构图的呈现,他们中不少人运用全新笔墨技巧,令画面色彩肌理更加丰富多彩。如彭先诚的没骨人物作品,虽然题材是传统的,但艺术家将抽象与重彩融入绘画,让画面形式感更强烈、突出,有了艺术家鲜明的绘画特色;蔡寅坤的作品则将西方油画浓墨重彩的用色技巧,带入大写意水墨创作中,以独到的用笔和用色,为中国画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新题材运用上,成都画家同样出彩。叶莹进一步解释道,在中国人物工笔画中,仕女是绝对主角,然而,成都画家向洋却另辟蹊径,让现代人物融入到自己的人物工笔画中,在其大尺幅工笔画《新居》中,向洋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两位年轻夫妇在“5·12”汶川大地震后乔迁新居的场面。画面中,小两口对新家的装修亲力亲为。妻子提着油桶准备粉刷墙壁,而面容略显疲惫但眼中依然透着希望的丈夫,则拿着矿泉水瓶坐在一旁。夫妇俩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跃然纸上。

  成都国画家集体“转向”

  “中国绘画在宋代达到顶峰,如果我们现在的画还和宋代作品一模一样,那中国画就没有发展了。艺术贵在创新,成都国画家群体的创新探索令业界侧目。”四川中国画学会秘书长阿年告诉记者,在成都,中国画创新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成都庞大的画家群体致力于把中国画融入现代审美的创新探索中,引领中国传统绘画气质转向。

  彭先诚、李华生、唐允明、张修竹等是中国画创新群体的佼佼者。成都艺术家李华生早在1987年前,就以新文人水墨创作名噪现代画坛,他给自己提出一个难题:要用一根线,把中国笔墨从似与不似的意象形状中抽象出来,以汉文化的抽象艺术与西方当代抽象画“对话”;画家彭先诚的没骨水墨人物画也颇具特色,把“水墨”中“水”的表现造型推到一个新高度,让人眼前一亮;作为四川有江浙吴门脉络的著名国画家冯建吴的学生,唐允明在攻读国画硕士学位时,就把创作研究的注意力集中于水墨画的笔墨现代审美内涵,追求“笔痕”抽象独立的形态变化;张修竹则将水墨、宣纸等中国元素融入当代绘画和装置艺术创作中,形成了一种极富中国个性的当代艺术作品,让中国元素在当代艺术领域生根。

  业界声音 

  对于本土国画艺术家的集体气质转向,有评论家评价说,中国精神和本土文化的原创动力,是中国艺术家脱颖而出的法宝。利用中国元素进行中国画的当代探索,在这方面成都艺术家做得很成功,他们突破了前人藩篱,在继承东方传统审美精髓基础上,发展出各自不同的图景,丰富和充实了当代艺术的多样性。这种拥有东方文化根性的当代艺术探索,的确是值得肯定的、有成效的尝试。(记者 王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