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大美四川》舞动全国

发表时间:2012-05-21 16:33 来源: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余 叶

  4月的杭州,风和日丽。一台气势磅礴的巴蜀舞乐歌《大美四川》在西湖畔荡起清波,杭州人以极大的热情涌向杭州大剧院,一睹巴蜀舞台艺术的风采。这台由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原创的节目已在昆明、南宁、柳州、武汉、福州等地成功上演。

  如今,作为四川深化文艺院团体制改革首家试点,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打造转企改制的“四川范本”,他们的巡演足迹遍布欧洲、美国、日本等地的60多座城市,他们正用一组靓丽的数据交出一份文化体制改革的优异答卷。

  一个观念的转变借社会力量营销剧目

  原四川省歌舞剧院是代表四川鲜明地方特色、民族风格和巴蜀歌舞最高艺术水平的综合性表演团队,被文化部授予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生产基地和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为加快进入市场步伐,2009年12月22日,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组建四川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于2010年9月正式挂牌,成为我省第一家转企改制的试点文艺院团,今年3月更名为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从剧院到公司,从事业单位到企业,不仅是名称和身份的变革,还是一次观念的转变:改变固有生产模式,整合“多元”因素生产剧目,在合作伙伴、投资单位、剧目内容、演出阵容等方面实施系列多元化组合,借助社会力量来进行剧目营销。

  一项机制的创新创作和市场营销同步

  当然,除了观念的转变,走出去迎战市场才是关键。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斌介绍,以前歌舞剧院从创排一台节目到最后在全国巡回演出,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申报项目、向上要钱、等批复,生产出来之后才考虑市场。

  现在自给自足,首先要衡量剧目是否有市场才创排,剧目创作和市场营销是同步进行。就好比《大美四川》,第一次演出获得掌声一片,在观众眼中,这是一台以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民俗风情、深厚的巴蜀文化为根基,立体展示四川的风土人情,诠释了四川绚丽的画卷,堪称独具魅力的“四川印象”。

  但在行家看来,《大美四川》是剧院改制后,推出的第一部具有自主产权的市场化作品。

  据介绍,为让剧目与市场契合,《大美四川》的创作首次尝试“比选”机制,即通过公开征集优秀创作人员及创意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后搬上舞台。

  “征集令”发出不久,收到了几十份“答卷”,有国家一级编导的作品,也有业余爱好者的创意。正是这种机制的转变,让这台剧目更贴近生活。

  去年11月,该剧目在达州签下了第一笔商演,收入25万元。剧目一演即刻轰动,并迅速在宜宾、绵阳、内江等二级演出市场签下数个大单。

  2011年12月下旬,《大美四川》又在重庆连续演出两场,收入38万元。很快,演出舞台从省外开始延伸到了全国:昆明、上海、杭州等15个市场开始纷纷邀约。

  一扇敲开的大门订单不断成龙头企业

  刘斌介绍,转企改制后,他们极力寻求市场突破。“以前大家都称我们是‘皇家剧院’,只要完成任务,其他就都不管了。现在身为企业,我们必须考虑更多,主动多渠道地寻求演出市场。”为此,他们与四川省演出展览公司强强合作,“我们负责生产剧目,他们负责推广剧目,这样的合作模式已见效果。”

  统计显示,目前,《大美四川》已完成商业演出近60余场,收入已达200多万元。刘斌透露,今年6月,《大美四川》还将赴台巡演。“现在我们的订单不断,有不少大企业、旅游公司都希望能与我们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用演员的话讲,现在感觉更有奔头了。”

  “虽然辛苦,但却值得!”刘斌说,现在该公司已迈入了良性循环阶段,未来还有更为广阔的天地,“我们正发挥着演艺龙头企业的优势,敲开了一扇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大门’。”

  华西都市报记者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