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被“潮书记”改变的“烂杆村” 改造河坝田建韭菜园

发表时间:2014-05-12 07:58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李立光

   

  朱华林(右)与在韭菜园与村民交流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壮举,朱华林,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党支部女书记,怀揣一颗一心为民的热心,投入满腔的热情,引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奔小康,把本村的农用地打造成韭菜核心基地。

    “希望我们的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在增收致富的同时,生活品质有进一步的提高,每个人都过得快快乐乐。”从2001年当选以来,这位出身农家的妇女,在村支书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13年来,她用真心、真情与大爱,谱写出一曲动人的奋斗与奉献之歌,让村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对症下药   

    “烂杆村”有了主心骨

    朱华林牢牢抓住村班子建设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学习、党员议事、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党员一对一帮扶等制度,使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支部班子整体合力不断增强。  

    走进郫县安德镇园田村,韭菜和花卉苗木成片相连,村民们正忙着引水浇灌韭菜苗、插秧,一派热闹的劳动场景。看到朱华林到来,村民们热情地和她打招呼,言语中满是感激之情:“朱书记,在你的努力下,我们终于不用为水的事发愁了。”

    原来,园田村赖以灌溉的横河,由于前段时间清淤,河床水位比园田村的斗渠低了50厘米。正是春灌的关键时刻,这一“错位”让村里1600亩韭菜苗和秧苗喊渴,村民着急,朱华林更急。

    “长期以来,园田村不仅穷,治安也十分混乱,民事纠纷多,是远近闻名的‘烂杆杆村’。”村民兰庆龙说,园田村村民们长期延续着传统的种植方式,生产效率极低,守着一坝好田土,过着贫困的苦日子。

    如何让本地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转化为村民增收的经济优势?这是上任伊始摆在朱华林面前的首要问题。经过一番深入的调研和苦苦思索之后,她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造成村里落后的原因,首先是“人”的问题没有解决好。

    对症下药,朱华林牢牢抓住村班子建设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学习等制度,支部班子整体合力不断增强。村党支部先后制定了村务公开、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等20多项村级管理制度,成立了由村民代表和老党员组成的村务、党务监督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汇报,避免了以往各项制度贴在墙上得不到落实的现象。另外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村民自治。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

    由于工作公开、公正,增强了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短短几年,园田村先后发展党员10名,同时涌现出一批觉悟高、观念新,带富能力强的党员。

    不怕恼火

    “潮书记”只要老百姓富裕

    朱华林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她把村里有经济头脑、敢闯敢干、年轻有为的能人召集在一起,组织成为村里的“致富智囊团”,为韭菜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班子力量增强了,人的关系理顺了,接下来,就该是如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了。

    在长期的调查研究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朱华林的思路渐渐明晰。她决定,首先从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做起。于是她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40万元,开始将本村1社至7社的河坝田进行改造,努力将此河坝打造成本村亮点——韭菜核心基地。致富“道路”和沟渠道打通了,朱华林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她把村里有经济头脑、敢闯敢干、年轻有为的能人召集在一起,组织成为村里的“致富智囊团”,为韭菜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朱华林还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磋商,使部分土地流转,为村民致富找到了突破口。

    园田村有农户794户,2273人,农田2200余亩。如今,种植韭菜700多亩,花卉苗木920亩。为了让村民致富,朱华林成了敢于走在时代前沿的“潮书记”。在她的村里,曾经有位“潮农”通过微博来营销生态蔬菜,还上了央视推广经验。这让朱华林非常高兴,她还请来新浪四川的工作人员,为村民们培训微博开通与使用的知识。

    朱华林向各级争取到各项发展、建设资金,帮助群众办了不少实事,但她却从来没有要过一分报酬,也没为自己报过一分钱的出差费,她还常说:“个人恼火不怕,只要老百姓富裕了就值!”

    无疆大爱

    热心人把村民挂心上

    “村干部要有爱心,把每个村民的冷暖挂在心上!”朱华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把全村的群众看作自己的亲人,对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也倾其所能尽力帮助。 

    “朱书记确实是个热心人!”村民张建英谈起朱华林赞不绝口。两年前,张建英的丈夫突患脑膜瘤,丧失了劳动能力,住院手术还花去了7万多元。为了帮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朱华林四处奔走,为张建英的丈夫争取到7000多元的医疗救助金,此后又帮助她提高韭菜种植技能,让这个遭受疾病打击的家庭度过了危机。

    园田村有个百岁老人唐仇氏,朱华林把她当成自己的奶奶对待。去年初,唐婆婆生病了,朱华林每天前去探望,为老人送去营养品,直至老人转危为安。园田村村主任周模清告诉记者,由于老人的两个儿子都70多岁了,大儿媳妇刚刚去世,因此要照顾好老人单单依靠家人很困难。“朱书记带头,大家都纷纷献上一份爱心,在老人身体康复后,朱书记才舒了一口气。”周模清说。在园田村采访,很多村民这样夸赞朱华林:“她常把全村每一位村民的冷暖都时刻挂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

    “村干部要有爱心,把每个村民的冷暖挂在心上!”朱华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把全村的群众看作自己的亲人,对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也倾其所能尽力帮助。为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她带领村“两委”购买了电教设备、电教光盘,定期组织村民观看、学习各类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知识。她积极兴建农民文化书屋,配备种养技术、法律知识等各类图书,给村民提供了一个“充电”、休闲、放松的环境。

    朱华林,这位普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用一颗火热的心,艰苦奋斗,默默奉献,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她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诺言,为党和群众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记者 赵一 摄影 谢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