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乡村规划描绘幸福美丽新农村

发表时间:2015-10-26 13:31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近年来,成都积极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推进“五个统筹”,初步构建起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乡村地区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和重要着力点。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迫切需要创新乡村规划理念,为我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提供规划保障。

  着力规划统筹

  推进乡村协调发展

  强化规划统筹。不断优化镇村体系格局,明确村庄职能分工,找准乡村发展定位;立足产业功能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均等配置。实现乡村规划建设“就点论点”到“串点成线”再到“连线成片”的思维转变,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乡村与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互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实现多规合一。把经济社会发展、乡村规划、土地利用等多张蓝图变为一张蓝图。强化乡村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协调发展,使乡村产业资源、用地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等通过多个规划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衔接,充分发挥乡村规划的系统性作用。

  均衡公服配置。乡村规划需保障城乡不同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均等配置,合理规划乡村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等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连接,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配置标准,体现地方差异化。

  找准规划路径

  增强乡村活力魅力

  坚持产村相融。将居住形态和产业形态空间对应,探索并提出了“产村单元”的规划新模式,即在农村地区,打破以行政村为单位组织内部生产生活的传统模式,转变成以规模化的产业基地为基础,构建“产业园+新村聚居点”的“产村单元”规划模式。

  注重生态优先。坚持“不挖山、不填塘、不改渠、不毁林、不改变原有道路肌理”和“上台地、进林盘、并院子”,强化保护利用现有山、水、田、林生态本底,顺应自然,延续村庄、山水、道路、林盘的自然生长肌理,彰显“青山绿水抱林盘”的川西田园风貌。

  强化特色塑造。充分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特点,保持川西林盘院落特色,以川西民居建筑风貌为基调,营造传统川西农村特有的场所精神。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传承与发扬地方文化,注重文脉的传承和文态的打造,不断提升乡村文化魅力,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成都乡村规划重要的价值操守。

  强化规划管理

  描绘乡村美丽画卷

  创新工作方法。创新乡村规划管理机制,统筹规划编制与成果审查,形成乡村规划师初审、专家咨询、部门审查、政府审批的成果审查机制。突出群众主体作用,做到规划选址群众参与、方案设计群众认可、规划效果群众满意、政策群众知晓、建设方式群众议定。 

  完善乡村规划师制度。完善乡村规划师工作流程,建立乡村规划师与区(市)县规划委员会、规划局、乡镇政府和规划设计单位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长效保障机制,做到“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围绕村庄规划、乡村环境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等不断完善乡村规划编制及标准,形成“1+3”的乡村规划标准体系。构建覆盖镇、村、新型社区编制设计导则体系,保障乡村规划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