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png
  • 未标题-1.jpg
中国文明网 |红星新闻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道德模范陈巧缘:用川剧传承天府文化

发表时间:2023-01-30 10:13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2022年11月9日,在成都市文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上,见到了成都市戏剧家协会主席陈巧缘。在这次会议上,陈巧缘当选成都市文联副主席。

  陈巧缘,又名陈巧茹,川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在演艺生涯当中,陈巧缘获得了许多荣誉,比如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成都市劳动模范等等。最为特别的是2022年1月,她所获得第六届敬业奉献成都道德模范。

  在参加完会议之后,陈巧缘激动地说起“老本行”:成都是天府之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我们成都市戏剧家协会不能仅仅依靠剧院、舞台来传承戏剧文化,还要创新工作方法,带着我们优秀的作品到基层去,进学校、进企业,脚踏实地地为老百姓提供文艺服务,让更多人接触戏剧、了解戏剧、欣赏戏剧,用戏剧的形式传递蕴藏在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

  我看到过陈巧缘的介绍是这样的:她是川剧的领军人物,更是业界的佼佼者,她扮相俊美,功底扎实,唱腔悠扬委婉,身段潇洒,善于运用川剧唱、做、念、打传统程式技能刻划人物形象,颇具功力,是一位“全能型”的出色演员,具有大家风范。在长期的川剧舞台艺术实践中,她的艺术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示,逐渐形成了细腻、清挺、稳健自如的表演风格,为川剧这个古老的剧种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年来,她把人生的宏伟目标和川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刻苦、努力钻研艺术的实际行动,把美好青春奉献给川剧表演事业,以辉煌的成就谱写了高亢的青春赞歌。

  不过,要说起陈巧缘的从艺生涯,还得从她的童年说起。她生在梨园之家,父母都是叙永县川剧团的演员。从小的生活便是浸在这川剧的敲锣打鼓声音之中的。从她五岁时,她便开始每天早上6点起床跟着父母长辈们练功,练完后吃点东西八点便去上学。陈巧茹的童年时光就在这剧院里度过,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她也成为了热爱川剧的人,并最终成为了川剧传承人。

  1984年,陈巧缘调入成都市川剧院,师承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张光茹,工花旦、武旦、青衣。陈巧缘参加演出的川剧数量多,《四川好人》《白蛇传》《打神》《打饼》《柜中缘》《好女人、坏女人》……1992年,她拿了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后来,她再度获得这一奖项。

  从1992年底到2002年,每一年她都要去到一两次欧洲,法国、瑞士、德国,还有加拿大,开始是表演《白蛇传》,后来是《目连之母》。这些演出,让她对川剧精神有了更精深的理解,同时,也增加了国外友人对川剧之美的认知。

  娱乐多元化的今天,川剧变得似乎越来越式微,但作为一种古老的剧种,川剧有过传奇、辉煌,“振兴川剧”其实就是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川剧、亲近川剧、爱上川剧。陈巧缘一直和成都川剧院在努力着,也正是因她在川剧界的不懈努力,让观众对川剧多了认知。

  在谈到川剧的未来时,她曾提出三点建议:其一,要形成文化自觉,“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一如既往关心戏曲,但在基层还需要继续引领,看戏曲要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其二,要从基层抓起。她建议把川剧院团的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都已经纳入了公共文化体系保障体系,为什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川剧不能纳入保护?”她说,川剧院团的建设包括人才培养、阵地建设、剧目创作生产等,后继有人才是文化保护的根本。其三,则是开展对外交流,“文化如水,需要交流,流水不腐。学习借鉴优秀的东西,丰富提高川剧艺术。”

  在演出之余,陈巧缘还致力于川剧人才的培养。她说,天府文化的传承有多种方式,而川剧是成都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同样需要薪火相传,这才能让川剧在今天开出灿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