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60622121509.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成都学习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摘要

发表时间:2016-07-11 15:27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意蕴深厚、体大思精, 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对全党全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大的政治任务。日前,我市举行哲学社会科学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座谈会,号召全市社科界的专家学者行动起来,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为全社会的学习贯彻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在此,我们摘登了与会专家的发言,供大家学习参考。

  发挥社科联“学”“联”“研”“智”优势 全力做好宣传阐释工作

  □杨继瑞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对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是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丰富和发展,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对成都市社科界来讲,就是要深入领会“八个坚持”,准确把握“五个结合”,全力做好宣传阐释,为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成都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要把讲话精神,同我们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坚持不懈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要深刻理解精髓要义,尤其要深刻理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二是要牢记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缋,珍惜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要深入认识党情国情世情中把准党的历史方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四是要紧紧抓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根红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五是要将讲话贯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过程,注重解决好改革和发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增强学习效果。

  市社科联要进一步发挥“学”“联”“研”“智”的优势,联合省市高校、研究机构、学会、研究会,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采取系列措施,深化对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一是要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宣传、研讨、贯彻、落实“七一”讲话精神,力求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力求入脑入心、真懂真信,把成都社科界的思想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二是要从社科普及的角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进机关、学校、社区,进书本、课堂、网络,特别是进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头脑,并结合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重大宣传主题,及时推出一批重点理论文章,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提出的重大论断和重要观点;三是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列出一批重点选题,组织社科界力量深入研究,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思想理论支撑;四是要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指引,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成都改革创新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咨政启民,积极为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为成都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加快“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教授、博导

  不忘初心 永续传承党的宗旨

  □屠火明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受到社会各界的分外关注,引起强烈反响。讲话内容发人深省、催人奋进,让所有党员都备受鼓舞、深受激励,特别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八个字正是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的核心底色之一,也是系列重要讲话中人民立场的核心底色之一。

  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坚持党的根基在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使我们的党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赤诚之心。这正是我们的党“不忘初心”的最高境界,也是党的宗旨的永续传承。

  只有“不忘初心”才能使每个党员在一心为民的志向中“继续前进”,而“忠诚、廉洁自律和敢于担当”也正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底色,这和每一个党员的入党“初心”没有区别,是重合的,忠诚就是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对人民忠诚。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忠诚于人民、忠诚于解放事业的共产党人,为民族的独立、为民族的解放、为民族的复兴敢于流血牺牲,前赴后继,才换来今天的和平生活。不管是在领导岗位还是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务工作者,在今后都要更加坚定信念、坚守信仰不忘初心,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务实为民、清正廉洁、勇于担当、继续前进,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葆青春。

  只有坚持“不忘初心”才能真正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党内廉洁自律的优秀党风在进军中国梦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就是端正自己的党心,不忘初心,“廉洁自律”不是“装饰品”,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坚定信仰,这种不忘初心的信仰正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本质所在。在坚定信仰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上,才能时时刻刻记着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按照党的规章办事,在工作中以先锋的姿态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这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特殊价值所在。所以我觉得“忠诚、廉洁自律和勇于担当”这种共产党员的优秀底色既是一脉相承的,也是贯穿于党员一生的人生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人民立场概括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人民的位置放在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服务,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作者系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成都市社科联副主席、教授

  加强重大课题攻关 推出无愧于时代的社科精品力作

  □王 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要求明确,彰显了党的人民观、发展观、治国观和世界观,也道出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和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庄重诺言。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八个字统贯全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对全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与重要指导意义。

  作为社科工作者,我们深受鼓舞、信心倍增。社科工作者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领社科工作,充分发挥社科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引导、动员和团结广大社科工作者和专家学者,针对成都改革开放和国际化建设的重大现实与理论问题,加强重大课题攻关,努力推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成都的社科精品力作。

  文化自信是更深层次的民族品格。市社科联着眼于贴近百姓精神文化需求,把大型公益性社科普及品牌活动——“金沙讲坛”,办成了全国知名的社科普及和文化惠民品牌,使老百姓多一份对文化的切肤了解,多一份来自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

  社科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站在国际全球视野,开展社科研究工作,积极参与我市改革、创新实践工作的跟踪总结和创新研究,以人民为导向,加强中国特色新型社科智库建设,突出应用对策研究的针对性、现实性、操作性和时效性,不断推出高质量的对策研究报告。社科智库建设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要求,树立大社科理念,整合成都社科人才与资源,推动社科研究方法、理念的提升,促进社科学科建设,加强与决策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努力为成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当前,我们的改革进入深水区,要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就要靠坚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作为社科工作者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科事业要适应这一中心任务的需要,紧密结合党中央在“两学一做”中明确提出的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四讲四有”要求和标准,争做优秀的时代先锋。

  作者系成都市社科联(院)副主席、副院长、研究员

  以先进理论为指导 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发展

  □蒋永穆

  9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走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不断衰败到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反复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危机和困难,共产党都能领导人民战胜它们,并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

  要坚持先进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指南。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兴则党兴,思想强则党强。共产党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并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立足中国实际,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要求不断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非天生,而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执政之后又在不断与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新形势下,共产党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环境。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做到“五个坚持”:坚持思想建党,不断加强党性教育;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紧密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严明纪律,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和执政能力;坚持反腐倡廉,继续做好党风廉政建设。

  要顺应潮流、勇担重任、敢于牺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获得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支持。95年前,在国家民族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勇担历史重任,不顾个人得失挺身而出,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不屈不挠、艰苦奋斗,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当前,我们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应对危机、促进发展是全党义不容辞的责任。全体党员要勇于承担起时代的重担,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推进党的各项事业持续发展。

  作者系四川大学政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用理想之光照亮未来

  □胡学举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重要文献,用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全党同志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专门论述了怎样不忘初心、坚定理想的问题,既是鞭策,更令人鼓舞。

  革命理想高于天。追求崇高理想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此,她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95年来,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正是因为有崇高理想的引领,我们党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理想需树立,教育不可少。中国共产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成立起来的,这就决定了她的党员成分主要不是来源于工人阶级。为了把这个政党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强调思想建党就是她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共产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首先要在思想上入党。所谓共产党员要在思想上入党,说到底就是要使广大的党员干部真正懂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由此而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邓小平同志认为,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要特别重视理想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他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教育,是事关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重大问题。习近平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则首次把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到战略的高度,表明我们党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大意义。

  理想教育须得法。怎样进行理想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习近平同志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这就充分说明了掌握科学的理论对坚定理想的重要性。的确,理想是否坚定,就看它有无科学的理论为支撑。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理想是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因而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只要我们通过认真学习,切实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为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们认为,通过经常性的有效的理想教育,我们党的理想之光就一定会长存不灭,我们党就必将走向光明的未来。

  作者系四川省社科院政治学所所长、研究员

  为全党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付启章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和历史启示,深刻阐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牢牢把握的八方面要求,对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行动指南。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党自身建设,始终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党的建设就需要推进到什么程度。历史与现实一再表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我们党作为一个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

  加强党的建设的目标指向就是确保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加强党的建设的目标指向就是确保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实现党的建设的目标必须管党治党并严字当头。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在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作风建设需要自上而下、以严的要求抓细抓常。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证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作风建设的路径上看就是要自上而下,以严的要求抓细抓常。

  执政党最大的威胁就是腐败,反对腐败必须坚持“零容忍”。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反腐倡廉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 站在维护党的执政安全的角度坚决推进反腐败斗争。

  开启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好干部”。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作者系成都市委党校党建部副主任、副教授

  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意志

  □彭时平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意义,深刻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意志,深刻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所讲:“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是硬道理。目前我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特别是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解决创新不多、协调不够、共享不足、环境和资源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长时间积累的、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这些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市场体制决定性作用不够、政府作用发挥不好、适应现代国家的治理体系与能力没有建立导致的。这些障碍既有思想观念束缚,还有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更有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就需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建立起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的资源配置机制与环境,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这既需要解放思想,破除思想观念束缚,更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改革从增量到存量,从体制外到体制内,从易到难,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们的改革既要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也更加需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而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推动发展更有质量,国家治理更有水平,人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系成都大学政治学院院长、教授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