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216150111.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国学迷办公益书院 给留守儿童温暖的家

发表时间:2015-10-09 06:39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龚里

  热爱国学的成都蒲江人刘国五,自筹经费建起公益性书院——霖雨书院,不仅免费教孩子们学习国学,还让需要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在这里免费吃住,享受久违的父爱母爱,组建起一个幸福温馨的“留守儿童之家”。

  国学迷办公益书院 全家齐上阵

  在成都市蒲江县朝阳湖镇,向路人问起那所免费为留守儿童授课的国学书院,总有人热情指路。它的创办者、不满50岁的刘国五,看起来和其他居民没啥两样——除了常年穿着的布鞋和厚厚的眼镜。

  刘国五早年曾在镇政府工作,也搞过园林设计,后来凭借毗邻朝阳湖景区的地理优势,和妻子段绪琼在景区旁开起餐馆,闲暇时四处走走,和朋友聚聚,小日子过得挺滋润。五年前三圣乡的一次朋友聚会,他获悉在川师大有着“布衣教授”之称的李里在此成立的传薪书院在免费讲国学,刘国五从小喜欢文学,对国学更是情有独钟,于是跟随李里学习了三年。“所为何来”是刘国五学习国学后一直思考的问题。“精神更饱满,爱人在我的熏陶下,也对国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过,他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改变,决定学成后也要开办一个这样的免费书院。

  2013年6月,刘国五自筹几万元,在餐馆楼上建起霖雨书院。他和女儿负责教孩子们诵读经典。几个已到上学年纪的孩子放学或周末到书院学习,其他孩子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打拳,然后开始吃早饭、打扫卫生,诵读经典等。

  书院如今有16个学生,其中两个与父母失联多年,5个是单亲贫困家庭的孩子,其他都是留守儿童,最小的不到三岁,年龄大的孩子已上中学。除了在此学习国学,孩子们还全住在餐馆楼上,段绪琼就当起大家的临时“妈妈”,负责照顾起居。所有孩子不仅免收学费,其中五六个家庭困难的孩子连吃住都免费。

  孤僻的流浪孩子 在国学中悄然改变

  “梆梆梆……”9月27日下午4点半,木铎声响起,孩子们开始下午的经典诵读。“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5点半下课后,孩子们按照《弟子规》要求依次排队下楼,开始户外活动。

  每堂课开始前,12岁的小宇(化名)都会把书架上的课本取下来,挨个分发给其他同学。小宇是孤儿,来书院前跟姑姑生活,却又不愿在姑姑家呆着,常年流浪街头,性情孤僻。几经辗转,小宇去年被送到霖雨书院。刚来时他连横竖撇捺都写不好,也不和人交流,常常拿扫帚对着地板发脾气,一个月弄坏6把扫帚。现在的小宇不仅背得《弟子规》《三字经》,还能熟读《增广贤文》,毛笔字也写得有模有样,会照顾小同学,吃完饭还会洗碗扫地。

  再接再厉 拿出20多万积蓄扩建书院

  孩子们的改变让刘国五很有成就感,“开餐馆,每天炒菜洗碗,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挣再多钱都不畅快。”今年,他又拿出20多万元积蓄,在紧邻餐馆的后山坡扩建书院,鸡鸭猪仔都放养在林子里,“这里视野更开阔,能俯瞰山下美景,更符合古时书院远离市井的传统。”

  刘国五还给孩子们请来太极拳、美术、书法老师,“美术老师是县文化馆退休老师,太极拳老师是眉山来的,都是义务的,每周来一次或一个月固定来几次。”刘国五很感激这些老师,因为缺钱,每月退休工资都补贴在孩子身上,现在书院运转每月有五六千元的缺口,都是靠朋友帮助维持运营。他的爱心也感动了周边人,爱心人士送来学习用品,团县委也组织志愿者来帮忙上课。

  刘国五还有个遗憾未了,古筝课一直没能开起来,“去县里镇上的学校找过几个音乐老师,但都太忙,又没钱请其他老师,音乐课现在还没开成。”

  (成都晚报记者 易启明 实习生 孙卉 摄影 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