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结庐浣花溪 行游锦官城

发表时间:2011-01-06 20:15 来源:成都日报 责任编辑:余 叶

  成都人杰地灵,唐时就有很多自然风光、人文古迹、市井风物。杜甫在成都的行游中体察民情、了解民风民俗,并从中获得诗歌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杜甫避乱流落成都,获得亲朋的真切关心,草堂就是在表弟和友人的帮助下建成的。成都老友中,与他感情最深的要算成都尹严武。

  凭吊武侯 登临青城

  成都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唐时就有很多自然风光、人文古迹、市井风物可行游参观。杜甫在成都的行游中体察民情、了解民风民俗,并从中获得诗歌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成都的嘉鱼、郫筒酒、大邑瓷、樱桃等,都给诗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将赴成都草堂,途中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诗人品尝鲜美嘉鱼,畅饮郫筒美酒。“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写大邑瓷的品质、感官之美。成都樱桃“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野人送朱樱》),更令诗人惊讶。

  诗人参观过当时立于成都的石笋、石犀,心有所感,作《石笋行》《石犀行》托讽时政。对石笋、石犀的民间传说,杜甫表明了自己的严谨科学观点。石笋的传说是:“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雨多往往得瑟瑟”;诗人观点则为:“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石犀传说:因有石犀镇水怪,“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滥不近张仪楼。”诗人观点:“先王作法皆正道,”“修筑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

  成都近郊及周边名山古迹甚多,也许是为战乱所阻,为生计所限,为心情所困,杜甫诗作中,只在青城山、武担山、琴台、武侯祠等近郊景点留有游览足迹。杜甫去武侯祠凭吊,诸葛亮终未成就大业的不幸,暗合了诗人政治上的倾慕和抱负不能实现的悲凉心境。“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浓缩了诸葛亮的君臣际遇、忠心、人品和不幸,令人感慨万端。末两句更引起千载英雄和事业未竟者共鸣。上青城山游览,诗人的心情又大不一样:“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丈人祠西佳气浓,缘云拟住最高峰。”(《丈人山》),青城山风景佳妙幽美,诗人心情为之开阔,脱口赞美道:“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

  亲戚朋友 援建草堂

  杜甫避乱成都,这位背井离乡的寒士,在成都获得了朋友和亲人的真切关心和帮助。

  杜甫初建草堂时,多得亲友资助,他的排行十五、官任司马的王姓表弟也携带银两出城相赠:“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表弟之外的其他亲人因战乱而长期分散,音讯阻隔,但杜甫对亲人的思念并没有衰减。《恨别》中“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情深意切。《天边行》“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更写出思亲的无助和沉痛。

  杜甫在成都的朋友很多,他成都诗作所涉就有20多人。这些友人在生活上关照、关心他,在艺术创作和思想情感上与之唱和交流。草堂的修建,除表弟出资,还有很多朋友援助。“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指时任成都尹的裴冕为草堂选址;他向萧实“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君家白碗胜双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再《诣徐卿觅果栽》“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可以说,没有朋友相助,就没有草堂的建成。

  成都朋友中,感情最深的要算严武了。761年冬末,严武任成都尹,来成都不久即作《寄题杜二锦江野亭》,表达对好友的关心。杜甫在《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赞美严武的政绩,在严武调任还朝时作《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并送友至绵州,再送30里到奉济驿才别,留下了深情的“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举,昨夜月通行。”(《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此后,军阀作乱,诗人流落梓州一带一年多。等到严武重镇成都,数次传书相邀,杜甫赴成都途中作组诗《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公五首》致意。“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其一)表达回成都的原因;“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其四)则含有仰仗老友关照之意。回成都后,严武荐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节度使参谋。杜甫曾数次婉拒老友入幕的邀请,此番入幕严府,为了报答老友多年的相知关照。但“束缚酬知己,蹉跎效小忠”的幕僚生活,加上与其他幕僚意见不合,半年后于764年正月辞官重回草堂。四月,严武突然病逝,杜甫痛失好友,也失去在成都生活的依凭。五月,杜甫写下“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悲凉地告别草堂离开成都。(肖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