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一千米深井 七百口盐锅

发表时间:2011-08-22 10:35 来源:成都日报 责任编辑:王 楠

  李功发

  

  

  从战国后期开始,双流、广汉、邛崃等地有了盐井,并逐渐利用天然气生产井盐。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指出:中国古代创造的深钻技术,“在公元一世纪到十八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今天在勘探油田时所用的这种钻深井或凿洞的技术……早在汉代就已经在四川加以应用。”

  

  蹊跷

  

  长明不熄的圣火

  

  在四川隆昌县城西南15公里处,有一座圣灯山。相传很久以前,山上喷出一股冲天大气,不知是碰着放牧人或打柴人的火种,还是遭逢闪电的袭击,这股气着火了。大火经久不熄。夜幕降临,火焰更是璀璨夺目,像神话中永放光芒的宝灯。人们便称这火为圣灯,山也就叫圣灯山了。

  

  那长明不灭的光焰,其实是岩石缝隙里冒出来的天然气着火燃烧了。新中国成立后,隆昌建成了圣灯山气田,对天然气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

  

  我国是发现和利用天然气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在成书于西周(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初年的《易经》中,就记录了湖泊和池沼的水面冒出天然气起火的现象,即所谓“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因为天然气可燃,我国古代长期把天然气井称为火井,自西汉以来,记载不断见于典籍。《汉书·郊祀志》写到,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祠天封苑火井于鸿门”。鸿门是西汉设置的一个县,属西河郡,在今陕西省北部神木县西南。天封苑是当时的一个军马场。《汉书· 地理志》谈到这个地方时也写道:“有天封苑火井祠,火从地中出也。”汉代文学家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把“火井”列为四川的名胜之一。他写的《蜀王本纪》中说:“临邛(今邛崃)有火井,深六十余丈。”

  

  稀奇

  

  火井煮盐热效高

  

  四川先民从战国后期起,就在广都(今双流)钻凿盐井,秦代又继续在广汉、临邛诸地穿凿盐井。在这过程中碰上了火井,并且逐渐对天然气有了一定认识,利用它为井盐生产服务。上世纪50年代,在成都市和邛崃出土的东汉画像砖上,就有利用天然气煮盐的场景。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九说,当火井熊熊燃烧时,“执盆盖井上煮盐(水)得盐”。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说:“井有水火,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斗疑为升之误),家火煮之,得无几也。”就是说,人们已经认识到,天然气的热效率远远高过柴火。进入宋代,开发天然气的技术有了提高。这时四川人发明了深井钻凿器,钻出了天然气煮盐,深数十丈的小口筒井。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更详尽地记述了天然气煮盐的工艺,并且绘有火井煮盐图。宋应星描述说:“西川有火井,事奇甚。其井居然冷水,绝无火气。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即盐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启竹而视之,绝无半点焦炎意。”

  

  妙用

  

  可照明也能烹饪

  

  人们在跟“火井”接触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天然气能自燃而不助燃的性能,最迟在汉魏间就已克服了火井爆炸的困难。以后还利用竹筒盛装天然气,类似今天用气罐储存天然气,开辟了多方面的用途。《华阳国志·蜀志》说邛崃地区的火井,“夜时,光映上照。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以竹筒盛其光藏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也”。唐朝的《十道要记》一书记载道,邛州(今邛崃)“火井有水,郡人以竹筒盛之,将以照路,盖似今人秉烛。”这是用来照明。

  

  也有用于炊事的。乾隆皇帝根据四川富顺地区火井的情况,写过一首《火井诗》,其中四句是:“凿井如置产,恒引供烹饲。亦可用煮盐,盐井则别异。”他还对前两句自注道:“火井昔著于临邛,今则富顺山中尤甚。居民每凿一井,则擅为恒产,于井旁穿穴,刳竹去节,涂以盐泥,可引火供炊爨,其竹不热也。”乾隆年间修的《富顺县志》,对火井有着类似记载:“以竹去节入井中,用泥涂口,家火引之则发。”除了煮盐,“或欲别用,以竹筒通窍引之,可以代薪烛。”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民用管道煤气了。

  

  在国外,有关天然气记载最早的国家是日本,时间是公元615年,但当地长时期对它没有认识和利用。日本的煤气生产到1872年才开始,在横滨的街道上使用了煤气照明。国外利用天然气最早的要算英国,时间是1688年。近代,对天然气开发利用技术影响最大的国家是美国。但他们到1840年,才开始使用天然气煮盐,那是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的约翰·克里斯伟尔,他用天然气蒸发盐水来精制盐。

  

  比较起来,中国人发现和使用天然气的历史,确是早得多,天然气井开采技术也比较先进,如小口深井钻凿法、套管固井法、笕管引气法、试气量法和裂缝性气田的钻凿等,均为我国首创。据清代剑州(今剑阁)人李榕《自流井记》一书记载,当时小口筒井钻凿深度达到300丈,即l000米左右;一口火井最多可烧盐锅达700口,由此可见其水平之高和规模之大!

  

  我国古代的天然气开采技术,对于推动世界的科学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指出,中国古代创造的深钻技术,“在公元一世纪到十八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在这部书第七章《中国和欧洲之间传播科学思想与各种技术的情况》中,他进一步阐述:“我们首先以深钻为例,”“今天在勘探油田时所用的这种钻深井或凿洞的技术,肯定是中国人的发明,因为我们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这种技术早在汉代就已经在四川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