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爱人者,人恒爱之 人与人之间应该互敬互爱

发表时间:2015-03-11 07:36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李立光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孔子的话讲得很朴素,怎么理解孔子“仁者爱人”的深刻含义呢?孟子做了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这就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的概括阐释了孔子“仁爱”的三层含义:第一层“亲亲”,也就是对亲人的爱,对父母兄弟的爱。儒家追求一种爱满天下的境界,但儒家的仁爱却发端于我们身边最普通的血缘亲情。对父母的爱就是“孝”,对兄弟的爱就是“悌”。出自血缘亲情的孝、悌两种情感,一纵一横,为人间的道德秩序确立了经和纬。

  第二层“仁民”,也就是对大众的爱,对天下人的爱。仁从对父母的孝开始,从对亲人的爱推及、扩充到对大众、对天下人的爱。如何实现这种爱呢?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第三层“爱物”,也就是对天地万物的爱。这种对生命、对自然的爱,实际上就是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统一,也就是“天人合一”。儒家从爱亲人到爱大众,从爱大众到爱万物,直至爱满天下。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并进而提出:“仁也者,人也。”(《孟子·尽心下》)指出仁者必须以人来对待人,不仅自己是“人”,而且也要承认别人也是“人”。这是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挥,是对“人”的伟大发现。

  人与人之间应该互敬、互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同时,孟子又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义”。那么,“仁”与“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也就是说,“仁”是一种内在的爱人之心,“义”是一种外在的助人之行,但仁和义不是对立的,而是密不可分的,有内在的爱人之心,才会有外在的行为规范。(程建忠)

  作者系四川省“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社科普及基地专家、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