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216150111.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崇州文化院坝各出奇招 分享更多文化福利

发表时间:2016-03-09 07:06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龚里

  “来,把手抬高点,脚要跟着节奏走……”在崇州市羊马镇综合文化站二楼舞蹈大厅,年过半百的国家一级舞蹈演员唐红耐心地指导着学员们跳舞。唐红不仅是一名专业舞蹈演员,她还是崇州市新星艺术教育中心负责人。去年,唐红通过崇州市文旅局招标,托管了羊马镇综合文化站(文化院坝)。既当院主又当老师的唐红,因精湛的舞蹈技艺吸引了众多当地居民慕名前来学习舞蹈。据了解,像羊马镇综合文化站这样被社会文体机构托管的文化阵地,并不是个例。经过1年多的探索,崇州市文旅局已在崇州建成文化院坝28个,并引入13家社会组织管理其中的25个乡镇文化院坝。社会机构入驻文化阵地,激发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全新活力,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文化福利。

  用舞艺打动舞蹈爱好者

  开设课程受到学员追捧

  坐在记者面前的唐红,梳着高高的马尾,腰板打得很直,颇有舞蹈演员的精气神。如果不是她自己透露年龄,记者丝毫看不出她已年过半百。唐红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全面接管羊马镇综合文化站只有2个月,但已在这里增开了幼儿舞蹈培训、儿童绘画培训、广场舞培训等课程,这些课程均免费向居民开放。特别是由唐红教授的舞蹈课程,颇受学员追捧。

  “在短短2个月里,如何才能成为众人心中的‘舞王’呢?”见记者好奇,唐红坦言,最初与当地居民打交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候也会碰一鼻子灰,“跳舞的人都有一个圈子,一般人很难打入这个圈子。”唐红笑着说:“我能打入这个圈子,全靠自己‘脸皮厚’,用舞姿去‘讨好’大家。”唐红回忆说,起初当地的舞蹈爱好者并不接受她,她就跟在大家后面一起跳广场舞,时间长了,大家发现唐红的舞艺不一般,就开始跟她学跳舞。

  聊到这里,一旁的舞蹈爱好者黄大妈也禁不住打开话匣子,“我们这个圈子有几十个朋友,在一起跳舞都跳了几年了,唐老师刚来时,我们不想让她来教我们跳舞,还赶她走,现在想起来真觉得对不住她。”黄大妈告诉记者:“后来,唐老师带着我们不断提升舞蹈技艺,大家都很佩服她!”

  发挥特长打起亲子牌

  特色亲子活动成亮点

  “我的专业是幼师,也许是由于职业习惯,我托管的文化站主打亲子牌。”在崇州市济协乡综合文化站(文化院坝),院主黄英的特长是幼教,她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文化站里大打亲子牌,开设的课程涵盖了跆拳道、拉丁舞、少数民族舞蹈等,使济协乡综合文化站成了远近闻名的亲子基地。

  黄英告诉记者,由于她托管的是一个乡级文化站,如何吸引乡上的居民参与文化活动,成为她面临的首要问题。“刚开始,居民没有到文化站参与文化活动的习惯,他们更喜欢到广场去跳坝坝舞。”为了“拉人”,黄英经常在朋友圈插播活动信息,邀请崇州市区的朋友们来参与乡上的文化活动。“当时,我们搞了一个免费的亲子手工互动活动,限定为50组家庭。当时我心里还打鼓,生怕人来不齐。”黄英告诉记者,让人意外的是,不仅她邀请的朋友来了,这些朋友还呼朋唤友,家庭数量一下子超过了50组,“当时场面很热闹,附近的居民都来凑热闹,希望参与活动。”后来,黄英还开发了趣味运动会、绢花制作、亲子阅读、亲子英语等特色活动,这些活动一传十、十传百,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捧。

  非遗传承走进农家乐

  竹编手艺传给更多人

  时值3月,道明镇被油菜花装饰得金光闪闪,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除了油菜花,道明镇还有大名鼎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道明镇的文化院坝就设在了道明竹编非遗传承人赵思进的农家乐竹艺苑里。记者走进这处文化院坝,就看到院主赵思进正坐在门口,用竹篾编织着一种名叫“黄瓜篼”的儿童玩具,他的周围围满了好奇的孩子和大人们。赵思进告诉记者,他专门将农家乐的一个大房间开辟出来当“竹编技艺讲习所”,并联合镇里其他竹编传人、艺人,一起在文化院坝里办起了每月一期的竹编主题文化活动,传授竹编技艺、开展竹编比赛,展现道明竹编的魅力。“除了当地群众,来竹编传习所学习的人还有很多慕名前来的游客。经过每月固定的培训,道明镇已有近20位妇女在文化院坝学会了竹编,并以此就业。”赵思进说。

  记者发现,在这个文化院坝里,电影放映设备、图书、电脑、乒乓球桌、健身路径等文体设备一应俱全。崇州市文旅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道明文化院坝的这种新尝试,是一种多赢模式,一方面减轻了政府建设和宣传文化院坝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村民们在此学到了手艺,实现了就业增收,促进了农家乐的发展。”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