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216150111.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读域外现代画家小记 蒙克的自画像让人永远凝视

发表时间:2016-01-21 10:37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表达自己对蒙克的敬意。后来我想只有用一个人的名字作比,因为只有这样,一种准确的意思才稍稍得到了体现。我想把他比作——梵高。

    初看起来他的命运似乎远好于梵高,比如寿命,再比如经济状况。但就其命运的本质、生命的本质而言,他们却非常相像。同样与世俗社会有一种极其紧张的关系,同样走向了绝望和贫困。在世俗社会里他们都一样没有希望,没有肯定,没有基本的赞许,甚至没有一点理解。但也正是他们,在精神与艺术两个方面都作出了真正令人难忘的贡献。他们非同凡响的创作中,跳动着伟大的良心。蒙克的一生都在《呐喊》——他的这幅名作曾被鲁迅援引过——呐喊,为人生的不幸,为可怕的黑夜。

    他的最为当年艺术评论家所挞伐讥讽的《病中的孩子》,直到今天,只要让人触目就会悸动不安。这不仅是一幅表达痛苦的作品,甚至也不是简单再现苦难的作品,它的意蕴要复杂得多。画中母亲的疼痛悲哀、绝望,孩子的惧怕、等待和向往……是这些复杂难言、纠缠一起的东西让人不能解脱。艺术家心在底层,所以他才能有力地诠释自己的爱,有放不下的牵挂;所以他才始终不能与那些概念化的小艺人同日而语。小艺人和小市民从来都是结为一体,声气相投的,不过常常也是他们在毁灭一个天才,拒绝自己民族最优秀的儿子。

    源于底层的情感往往是最可信最坚实的。蒙克那些表达热爱和光明心情的作品,同样是动人心魄的。我们可以看他画的《柳条椅旁的模特儿》《妹妹英格尔》《波浪中的情人》……这时候光明在他心中,热烈在他心中。他把自己的温情注入其中,险些不能自拔。他深深地沉浸,这也让人想起梵高——他们此刻的状态多么相似。

    对描绘对象的强烈感受,他与梵高也是一样的。这从他的《浪花冲击岩石》《回家途中的工人》《自画像》等一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生活之弦与心弦一齐绷得紧紧的,随时都有可能绷断--这就是蒙克和他的艺术。他在生活中,真实而不祥的预感多于常人,这似乎也是某一类敏感的艺术家的一个显著特征。如同鲁迅所说:他们睁大了眼看。所以他们轻轻一瞥就能发现生活中的残酷与阴影。与此相对应的是,蒙克几乎很少去画欢娱的场面,他的心情属于另一种:源发于底层的真实。

    像梵高一样,他给自己画了不少肖像。蒙克眼中的自己让人永远凝视。我们不会忘记他的眼睛和嘴角:一双大睁的、焦苦忧愤的眼睛,一张紧闭的、倔犟强忍的嘴巴。是的,这一类警醒的生命不可能有一副其他的表情了,比如说不可能是温情自得的样子,更不可能是油嘴滑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