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成都:“小组微生”揭开美丽新村幸福面纱

发表时间:2016-09-23 08:41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来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实践

  560位村民、160户农户,77亩的新村,为留住乡愁,村里对原有的山体、水体、林盘等生态资源进行保护,采用适应环境的嵌入式设计,使新村建设与林盘、山体等生态要素有机融合——这是“小组微生”建设模式下,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阐释的“幸福美丽新村”内涵。

  这样的幸福美丽新村,在成都平原上,正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着。目前,全市共建成形态优美、配套完善、产村相融的“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155个,总投资65.61亿元;约2.45万户、7.85万人入住新居。

  “小组微生”已成为成都统筹城乡改革的新载体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被干部群众称为 “新农村建设的2.0版本”。在众口难调的时代,“小组微生”为何能获得如此多的赞誉?

  构建“小组微生”的新村建设理念

  住进新家的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村民龚学贵觉得,生活既“变”了又似乎“没变”,变的是居住环境,不变的是那份记忆中的乡愁。而这,正是成都探索“小组微生”模式的意义所在。

  正是考虑到了农村与城市的差异性,近年来,成都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摒弃了过去带来诸多弊端的“大集中”模式,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道路: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

  “小组微生”这个将成都各方智慧高度浓缩的词语,如若将其展开,会是这样的:

  “小规模聚居”。本着尊重农民意愿、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原则,合理控制新村建设规模,一般以50户至300户为宜;各内部组团控制在20至30户左右。考虑家庭人口状况、经济承受能力,统一设计不同的户型,建设“紧凑型、低楼层、川西式”特色民居。“组团式布局”。利用林盘、水系、山林及农田,合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半径,新村由几个大小不等的小聚居组团组合而成,组团间留有足够的生态距离和空间,形成自然有机的组团布局形态。“微田园风光”。对相对集中的民居,规划出前庭后院,让农民在房前屋后因地因时种植,形成“小菜园”“小果园”,保持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和农村风貌。“生态化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林盘、田地、沟渠、水体等生态资源体系,保留生态本底,延续川西林盘特色,体现乡土味道和农村特点。

  不挖山、不填塘、不毁林、不改变道路渠系肌理;实现“背山、面水、进林盘”;努力让群众家有小庭院、户有小菜园;以传统院落改造和保护传承乡风民俗为重点,植入现代设施和公共服务……保留“乡土味”,已成为成都平原上新村建设的共识。

  改革基础之上寻求可推广之路

  小平房变小别墅,龚学贵没觉得太大压力:按照820元/平方米的价格,300平方米新房龚学贵需要支付约24万元,但村上通过土地整理等方式加以补贴,最终龚学贵住进新居只花了几万元。

  以市场化方式解决“小组微生”建设“钱从哪里来”,是成都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不过,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奠定的制度基础之上,这个问题变得迎刃而解。

  尽管是以“小规模”为特点,但与过去的松散状态相比,“小组微生”仍然体现了一定的聚集要求。从散到聚,必然为土地节约提供了可能,也为新村建设的资金找到了出处。在成都早些年就已推行的农村产权改革成果基础上,农村各项资产已经确权到村、到户,并且为了让农民手中的资产盘活,成都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正是基于此,才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生动的案例:

  郫县古城镇指路村采取“自主筹资、自主整理、自主建设、自主发展、自主分配”的“五自”模式,村民们以确权后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共同出资100万元注册资本金(户均出资2100元),成立了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自主实施土地整理,推进“小组微生”新村建设。

  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后,成都迎接的下一个难点,是如何让农民对新村有归属感?“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改革成果登上了舞台,让“小组微生”建设成功找到了“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的建设模式。

  建设前,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农村产权入股,组建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或土地股份合作社,自主实施建设;建设中,是否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选址、户型设计、建筑队伍选择等问题由农民自主决定;建成后,积极引导农民成立院落业主委员会等业主组织,完善物业管理制度。

  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成果的娴熟运用,让“小组微生”模式,在成都平原上迅速被推开,走向全国。

  “幸福美丽”变成一种新村常态

  住进新房,只是美丽新村的其中一层含义,如何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是更深一层含义。这也就向决策者提出了更大的考验:让新村不仅有面子,也有里子——这个里子,就是蓬勃的产业。

  其实,“小组微生”在设计之初就嵌入了产业元素。组团式布局,就是为了突出新村建设与产业布局相融合、方便生产与方便生活相结合,统筹兼顾农民生产半径,选择村民小组中心点位或村民小组交界点位的院落布局聚居组团,构建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的格局,促进产村一体融合发展。

  崇州市集贤乡在推进山泉村铁溪澜庭“小组微生”旅游小村项目时,依托该项目所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产业。在“小组微生”基础上形成的新村面貌,吸引了多家投资企业的目光。

  “小组微生”方式下建设的幸福新村,多了许多公共配套设施。要让这些配套设施有效运转,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成都市从2009年开始实施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增长机制,目前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向每村拨付至少40万元,充分保障了农村“有钱办事、民主议事”。“市委已将‘小组微生’新农村建设模式纳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构建网络城市群、拉开城市发展架构的整体考虑,要求‘小组微生’新农村建设模式要全面开花,连片推进。”成都市统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已选择高速路沿线布局下一批“小组微生”重点推进点位,并在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片(镇)中确定整镇推进“小组微生”新农村建设示范镇,集中连片规划布局点位,在优化市域城镇体系和推进特色市镇建设中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