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信义哥"放弃梦想 替牺牲战友照顾母亲21年

发表时间:2014-04-04 08:03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李立光

  

一家四口幸福合影

  天降子义 尽孝21年 

  余江走后,赵义珍的坚持让我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1997年春节前夕,我煤气中毒已经昏迷,又是赵义珍及时发现送我去抢救。他给了我两次生命。”

  ——程秀莲

  “说我们在照顾妈妈,实际上是她在照顾我们,她把我当亲生儿子。妻子生产时,我还在部队,全靠妈妈跑前跑后,端汤喂饭,我儿子也是她带大的。” 

  ——赵义珍

  清明节前夕,43岁的赵义珍扶着70岁的程秀莲来到了邛崃市文笔山烈士陵园,在一座名为“余江烈士”的墓前停了下来。献上一束花,赵义珍喃喃地说道:“兄弟,我和妈妈来看你了,有我在,你就放心吧!”

  21年前,当这位邛崃战友牺牲的消息传到他耳中时,他就下定决心,要替“兄弟”尽孝,为此不惜放弃飞行梦想。几乎每年的探亲假,他都回到邛崃探望战友的妈妈。为了照顾邛崃妈妈,他与当地姑娘喜结连理,转业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邛崃。他是“徐州儿子”赵义珍,这是他的故事……

  他的担当  

  战友默契

  “如果出事,活着的人要照顾对方家人”

  在成都邛崃市牟礼镇凤林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70岁的程秀莲正端着簸箕,走向不远处的鸡舍。这儿是她的亲生儿子余江长大的地方,她不时会从邛崃市区来此小住。余江父亲去世得早,“傲气”的程秀莲没有再嫁,独自一人抚养儿子。“余江17岁时高中毕业,考上了部队的航空学院。”程秀莲骄傲地回忆往事,“儿子很孝顺,每隔半个月就要给我写一封信。”从儿子的来信中,程秀莲知道了徐州小伙赵义珍,他是与儿子关系最好的战友。

  “飞行员是一个特殊群体,比如登上战斗机的时候,我什么都不会想,但是一下飞机就会暗自庆幸,哦!我活着回来了!”赵义珍说,正是由于“高风险”的事业,让他和余江达成了默契:“如果谁出了事,活着的人就要照顾对方的家人。”

  兄弟坠亡

  “我不叫你干妈,你就是我的妈妈”

  1993年8月,还在学校任教的程秀莲突然收到了“儿子病危”的消息!她马上赶往部队,并被告知余江在1993年8月23日的一次夜间飞行训练中不幸坠机牺牲,时年21岁。 

  程秀莲回忆起往事时眼眶则已湿润,一为儿子的离世,二是赵义珍的举动。“处理余江后事时,赵义珍来看我,坚持认我做妈妈。”事实上,当时很多部队官兵都表达了同样的想法。程秀莲告诉记者,“他们都年轻、有前途,我不想拖累他们,所以全拒绝了。”于是,接连五天,赵义珍每天跑到招待所,每天都讲一次认程秀莲为妈妈。面对倔强的大兵,程秀莲和亲属商议之后,决定收他做“干儿子”,但是,赵义珍的回答让程秀莲很吃惊。他说:“我不叫你干妈,你就是我的妈妈。”

  他的坚持

  赢得爱情

  “我只考虑邛崃的姑娘,才能照顾妈妈”

  1994年,赵义珍第一次回到凤林村探亲,这让程秀莲惊喜万分。从1994年到2007年转业,赵义珍的探亲假几乎都在邛崃度过。“有时候他送退伍战友回云南或者贵州,回部队前会顺道来邛崃看我,陪我散步、聊天。”

  1997年,当赵义珍再次回到邛崃市,发现妈妈在市区内买了一套新房。原来,程秀莲为了让赵义珍回到邛崃有一个“自己的家”,背着儿子悄悄购置了住所。眼看着赵义珍年龄渐大,程秀莲关心起赵义珍的婚事来。“你要是在部队里找到合适的,就赶快成家嘛。”但赵义珍的回答很坚定:“我只考虑邛崃的姑娘,这样才能照顾妈妈!”他的事在当地传开 ,并被邛崃姑娘孟永凤知晓。

  “我就觉得这个人很不错,很重感情。”孟永凤说,“后来经人介绍,我主动给他打了一次电话,然后开始通信。”两人谈恋爱时,赵义珍还在部队,孟永凤就趁着周末看望程秀莲。“那几年妈妈还没有完全走出阴影,不愿意跟人交流,逢年过节对她是一种煎熬,多陪她说说话,或许能让老太太高兴。”

  2000年,赵义珍和孟永凤结婚。如今,孟永凤是邛崃是文昌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两人的儿子已经12岁,正在上初一。2007年,赵义珍转业回到邛崃,成为一名公职人员,一家四口住在一起。

  他的家庭

  天伦之乐

  “儿子是妈妈带大的,她帮了我们太多”

  程秀莲曾是一名教师,在余江牺牲不久就退休了。赵义珍表示:“妈妈或许不缺钱花,但缺的是亲人的陪伴,说起来是我照顾妈妈,实际上是妈妈照顾我们。这些年,她帮了我们太多。”“2002年儿子出生时,我在部队,妻子要上班,儿子实际上是妈妈带大的。”让赵义珍印象深刻的是“5·12”大地震时。“妈妈从家里直奔旁边的学校,找到孙儿后,一直紧紧拉着小家伙的手……”听儿子讲到那个场景,程秀莲骄傲地说:“鹏程这名字都是我取的,我们祖孙俩关系特别好,上下楼他都扶着我呢!”此外,她也用“母女”来形容自己和儿媳的关系。

  对儿子,程秀莲更是“巴心巴肝”。“每次出门和外面吃饭前,妈妈总会叮嘱我,不要喝酒。”赵义珍记得,有一次老战友聚会,他喝醉了让妈妈非常担心,“妈妈第二天还把战友们叫过来,‘训斥’了一顿。”

  现在,孙子读初中了,程秀莲突然觉得“闲”了下来,“每天除了买菜,就是等着做饭。”赵义珍夫妻俩将老人的“抱怨”记在心里,到了中午,就轮流骑车载老人去以前居住的小区,找“老伙伴”打麻将;下午6点多,又骑车将老人接回家。

  【对话】

  怕妈妈揪心而停飞

  “放弃梦想,我不后悔”

  报考部队飞行学院是赵义珍的梦想,他也一直以能“飞翔”而努力学习和训练。在余江出事后,赵义珍以科目考核全部满分的成绩顺利毕业,但在一年之后,却突然向部队提出“停飞”申请, 个中缘由又是什么呢?从成都晚报记者(简称“记”)与赵义珍(简称“赵”)的对话中,能看出“信义”二字在他心中的分量。

  记:“停飞”是什么意思?

  赵:就是放弃飞行,不再驾驶战斗机。转入地面,多从事地勤工作。

  记:当时你已经毕业了?

  赵:是的,当时我已经转入空军部队,毕业时我所有科目考试都是满分。

  记:为什么放弃?

  赵:妈妈说她已经失去一个儿子,不想再失去另一个,如果我不“停飞”,就不再认我。为了尊重妈妈的意见,我决定放弃飞行。

  记:停飞对你意味着什么?

  赵:上飞行学院时就有一个飞行梦想——开战斗机,转入地勤就得与飞行说再见了。那段时间我特别迷茫,不知道未来干什么。后来,我想,既然做了决定,就不要后悔,说好照顾妈妈就一定要做到。

  记:转业后进入地方工作,你的待遇怎么样?家人埋怨么?

  赵:2008年初刚到邛崃时,我的工资是1200元,现在收入不到3000元。加上妻子的收入,刚好够生活;如果不放弃飞行,家里条件会好很多。但这些东西不能比较,也没必要去比较。

   战友感动并钦佩他 

  “他把兄弟情做到了极致”

  1989年8月23日,来自五湖四海的8个年轻人入伍后,被分到同一个班,赵义珍、余浪与一名姓李的战友都是其中一员。现在,李先生已升为团长,其余5人大多是民航班机的机长或空军基地的干部,地位和收入与赵义珍有很大区别。李先生告诉记者,飞行员的培养过程可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任何一场科目都可能“刷”下一拨人,从飞行员变为地勤人员后,心理落差更大。而且飞行员可以飞一辈子,但地勤人员多会转业去地方。“赵义珍当年的决定确实影响了他的一辈子。”

  但赵义珍的义举也感动了所有的战友,“现在只要大家来成都,都会来看望老太太。我们来看望老太太时出于兄弟情谊的本分,那他是把兄弟情谊做到了极致。21年的坚持,不容易。”

  【幕后】

  他们帮他遵守“信义”

  父兄支持:去吧,她更需要你

  多年来照顾战友的母亲,那赵义珍自己的家人会怎么想呢?的确,成都的家顾着了,而徐州老家父兄的照顾必然少了很多,这让赵义珍的内心充满愧疚。

  赵义珍出生于江苏徐州的一个小乡村,家中共有三兄弟,他是老幺。“我出生时,父亲年龄已经很大,母亲也去世得早,大哥长我20岁,二哥长我16岁,我是在典型的‘长兄为父、长嫂为母’环境中长大的。上个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收入不高,哥嫂不仅要供养自己的娃娃,还要支付费用让我读书生活,很不容易。”回想起哥嫂当年为了让上高中的他补充营养,省吃俭用买昂贵补品的细节,这个看起来黑塔一样的中年男子满眼是泪。“后来,大侄子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部队旁边,我除了给他交了一次学费,都没能多帮帮他们。”

  对于赵义珍照顾战友妈妈的行为,朴实的农村父亲从来没有半句怨言,更多的是理解和鼓励。上世纪90年代末,赵义珍唯一一次先回到了徐州老家(再到成都),但仅仅呆了两天,父亲就“赶”赵义珍走,父亲说:“邛崃妈妈更需要人陪伴,你早出发去看她吧。”

  2002年,赵义珍带着妈妈、妻儿回到徐州老家。父亲告诉妈妈,家里还有两个儿子,你就安心地让他照顾你吧。”到了临走时,父亲拉着赵义珍的手说,“有空,常回家看看。”

  2005年,赵义珍的父亲病逝。2010年大哥病逝。两次奔丧回去时,嫂子总告诉赵义珍,“外面住不下去就回来,我们就算拆了房子也给你修房子。”赵义珍的二哥也通过电话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人自始至终都支持着赵义珍,“只要他过得好,做正确的事就行。”已经在邛崃安家的赵义珍对徐州家人的感激溢于言表,但却将这份愧疚埋入心底。

  ■记者手记

  他对得起“信义哥”称呼

  赵义珍照顾战友母亲的行为在当地传为美谈,因为一个“信”字,一句心底的承诺,他慰藉、照顾妈妈21年。因为战友之情的一个“义”字,他放弃了马上就将实现的梦想和高收入的生活,还有为人子该尽的膝前尽孝。他,无怨无悔。难怪当地村民称提起他时,都会赞许地说,“那个讲信义的哥子嘛,晓得!”赵义珍因而也赢得了“信义哥”的赞誉。

  当一个人的一生因为“信义”而改变,当程秀莲与赵义珍将这份“信义母子情缘”的来龙去脉呈现在成都晚报记者面前时,“信义”二字,虽然看起来沉重,但却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信义哥”三个字,喊出口很轻松,但担当起来却不容易。赵义珍,对得起这个称呼。 (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