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61214164307.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成都一小区居民组队每月为老人免费送汤上门

发表时间:2017-08-07 11:18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居民为老人送汤上门

  抱团 /

  组成互助小组 为老人送汤

  江东民居1区居民活动室的一个柜子,锁着一套厨具,一个铁桶、一个电磁炉、一个案板,每个月的靓汤,就是在这里熬成的。

  “每个月不定期地送,但是每个月至少一次,这个月定的是8月15日。”邻里互助小组负责人周云仙说,江东民居是老旧院落,全小区有300多户,其中有30多户是独居、残疾和高龄老人。小区没有电梯,最高层是7楼,老人上下楼梯不便。

  住在小区里的曾淑华老人今年84岁了,和94岁的老伴两人一起居住,住在三楼,儿女工作比较忙,老人平时很少出门。“平时就我和老头子两个人在家,两人身体都不咋好,很少出去。”曾淑华说,只有送汤人员来时,才能和外面人员聊上几句。

  “这么大年纪一个人在家,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周云仙说,借送汤机会和他们聊聊天,了解一下他们的需求,虽然不能为他们做太多,至少聊天和喝汤的那一刻,老人是开心的。

  定制 /

  根据老人口味

  改进汤品

  一道汤要熬成,需要8个小时,通过10个人之手。最初那一年,送汤小组有12个人,但是一年之后,因为太辛苦,有4个人退出了。

  “一道汤看着很简单,但是做起来比较复杂。”周云仙说,最初一年,熬汤在一户居民家中完成,给20元一次的使用费。很快,这家居民有意见,改在小区居民活动室进行。

  记者看到,居民活动室没有专用厨房。每次熬汤,把电磁炉往地下一摆,插上电,把铁锅炖上,根据小组成员商量好的汤品准备好食材,开始熬汤。

  最近,两名小学生也加入了送汤小组,小组成员变为10人。而在此前,8名小组成员中,最小的57岁,最大的68岁。

  炖汤送汤,进行了三年多,也改进了很多地方。周云仙说,刚开始大家都不了解老年人胃口、鸡鸭排骨肘子筒子骨轮流炖,几个月后,有老人不满,甚至怀疑他们作秀。“有老人说,都没炖耙,咋个吃?不是作秀是什么?”

  从此,汤中基本不会出现筒子骨。因为有碎骨怕老人卡喉咙。熬汤小组后来慢慢摸着了门道:以往都认为老年人不爱油荤,事实上,小区大部分老年人偏爱有点油的汤。

  “现在我们熬鸡汤,都会加一点猪肉,让汤偏油一点。”周云仙说,经过三年多的尝试,目前已经基本摸准老年人的口味,夏季的汤以消暑为主,冬季则滋补一点。

  汤熬好,10个人分成5个小组,两人为一组,一家一户地送。一人负责端汤,一人负责记录反馈意见。1个小时内,汤可以全部送完,正好赶上居民晚饭时间。

  传递 /

  将推广到其他18个小区

  甘叔蓉和王章学今年78岁,平常就两人居住。甘叔蓉有“三高”,每天需要打胰岛素,两个老人除了买菜,基本不出门。

  “儿女都忙。儿子长期出差,女儿只有周末来看望。”甘叔蓉说,送汤小组都是年纪相近的,送了汤拉会儿家常,心里舒畅,因为有“三高”,送的汤她不太敢喝,基本上都是老伴在喝。

  “好喝,炖得软耙,味道不错。”王章学说,现在天气这么热,送汤小组特别辛苦。“其实不用送汤,来跟我们聊聊天就挺好的。”

  今年年初,因为社区合并,送汤工作一度中断了两个月,不少老人还专门问起:“汤呢?咋个没有汤了?”周云仙说,老人的惦记是对送汤工作最大的肯定。

  “针对小区的实际情况,未来我们可能会开展一些老人集体生日会、养生坝坝宴。”为送汤小组提供经费支持的锦江区翱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站点主管赵文菊说。

  据了解,目前每月靓汤的费用,来自成都锦江区翱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向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申请的“幸福牛沙、共建共享”社会组织发展基金,每个月200元左右用于购买材料,实报实销。

  “送汤活动开展了三年多,受到了小区老人的一致好评,这个项目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我们打算在其他18个小区推广。”牛沙路社区副主任杜安昆表示。(成都商报记者 钟美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