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成都市民道德讲堂”讲述肝胆外科专家张光全的故事

发表时间:2012-09-27 09:37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余 叶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代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孙思邈《千金方》序言中的这句话,代表着自古以来医者的行医准则。而新时代赋予了医生这个职业更深层的含义,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22日,由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市医院管理局承办的“成都市民道德讲堂”在成都图书馆举行。讲堂按“唱一首歌、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看一部短片、作一番点评、发一分善心、送一分吉祥”七个环节展开。我市有名的肝胆外科专家、市六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张光全老师来到讲堂,和市民们分享了自己30年工作中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唱一首歌环节,《学习雷锋好榜样》经典旋律被现场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重新唱响。随后播放的电视短片《妙手丹心》让大家对道德讲堂故事的主人公张光全有了初步的了解。张光全凭着精湛的“刀技”行走在刀锋上,创造了“肝胆及普外科手术超过万例次无严重并发症”一个令人叹服的奇迹。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光全怀抱行医济世的信念,以自己的行为对医者的传统道德经典进行了现代诠释。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龚倩倩向大家讲述了张光全“行走刀锋”的故事。张光全30年救死扶伤,把“技术”做成了“艺术”,这位知名外科医师的故事让每一位听众动容。“具体到每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道德并不抽象和教条,道德模范就在我们身边。”“对医术和医德坚持不懈地追求,张医生的道德力量让我深受鼓舞。”市民们和医务人员代表纷纷交流自己的道德感悟。

  [榜样故事]

  行走刀锋30年

  讲述人: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龚倩倩

  2012年5月1日晚,市六医院的手术间,一场生与死的争夺正在激烈进行。一位“全副武装”的医生全神贯注地站在手术台前麻利而熟练地进行着操作,不时果断地命令护士:“止血钳!纱布!快!”

  “小肠系膜扭转360度!”“还好,小肠还没有坏死。”……随着手术的进行,病人的状况逐渐明确,印证了医生的诊断——肠绞窄!这是一种病情发展迅速,又极易误诊的疾病,尤其小肠扭转一旦导致坏死,休克就会随之而来,难以逆转,死亡率极高!

  “幸好张主任及时赶到,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手术顺利结束时,助手和护士终于松了口气,同时感到后怕。原来,做手术的青年男子因突然腹痛急诊入院后,病情看似平稳了,正是市六医院肝胆外科专家张光全主任在每晚9点的例行查房时,发现了患者潜在的危险。

  “晚上9点查房是为患者多设一道‘生命安全防线’,因为晚9点到第二天早上查房的10多个小时正是容易疏忽的高危时间段,患者一旦病情恶化就难以顺利治疗。”从毕业分配到市六医院起,张光全的定点查房的习惯,一坚持下来就是30年,11000多天。

  昨日的讲台上,张光全老师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一点一点地为听众所知晓。他从1983年进入肝胆外科。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每年要做2000多台手术,其中有一半都是由他主刀,而他也被人尊称为“肝胆张”。由于手术大多安排在上午,张光全养成了早上不喝水的习惯,避免上厕所耽误时间。手术太多的时候,白天实在安排不过来,晚上加班加点非常常见。

  从早到晚,一连10多个小时保持低头、弯腰的姿势,让这位年过五旬的外科大夫下手术台时腰都直不起来了,然而他还要将病人送进病房,写手术记录、开术后医嘱……30年如一日,张光全以强烈的责任心把技术做成了艺术。从1982年起,他就开始研习篆刻,与做外科手术相通的是,两者都是用刀,都需要心静细致,对手指灵活程度要求极高,而他学篆刻只因可以使做手术的手上功夫更精更细更稳。

  张光全坚信,证明自己价值的并不是高薪,甚至不仅仅是惊心动魄的手术和曾经挽救过的病人,他更看重科研、学术对医学的发展。他在手术过程中总结出“张氏打结法”,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以及小切口开腹技术解决胆道复杂问题上也位于国内领先地位。如今,在职责与良知的激励下,有道义与激情的充盈,信任与崇敬的伴随,张光全在行医路上继续前行……

  [与道德对话]

  市民:张医生坚守生命防线30年,感动之余更是钦佩,你是如何做到的?

  张光全:我只是做了一名普通外科医生应该做的事,我将继续恪尽职守,做一名忠于自己事业的人民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