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84岁流沙河“道德讲堂”开讲 七旬夫妇携古书听课

发表时间:2015-02-09 08:54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周娜

  2月7日下午2点30分,流沙河老先生一走进成都图书馆二楼“道德讲堂”的大门,“粉丝们”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84岁的老人,颔首低眉,向在场的听众们打着招呼,慢慢走向讲台,开始了今天的讲座。

  老先生很瘦,他曾形容自己:“像一条老豇豆悬摇在风里”。他讲一口地道的四川话,语速平缓,语调抑扬,有人说他是天生的说书人,声音煞是好听。

  春节气息渐浓,阴霾数日的成都今日云雾散开,暖阳当空。朴素的穿着,消瘦的身形,沙老落座后,开始对王维《酬张少府》进行赏析。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沙老的赏析深入浅出,他形容张少府是县公安局局长,评价诗中“关心”二字意味深长,介绍王维是古琴专家,精通乐理,他引经据典,向现场的听众赏析诗中“渔歌”典故出处,他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了当时那个年代两个古人的对话,他还给央视主持人“挑刺儿”:“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吾足。这里的‘浪’要读’良’,而不是本音。”

  现场的听众,有花甲、古稀的老人,有而立、不惑的中年,亦有豆蔻、弱冠的青年,他们有的拿笔速记,有的不停地用手机查阅资料,还有的可能是没有带纸笔,干脆把手机调整成手写模式,在“记事本”中记录下沙老讲座精彩的部分。

  周阿姨用手机记录沙老讲课

  成都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说,流沙河先生长期开展“古诗欣赏系列”讲座。本期他走进成都市民道德讲堂,为广大市民讲解《唐诗三百首》中的五言律诗,选讲诗四首,分别为王维的《酬张少府》、《终南别业》,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我们喜欢沙老,最主要的就是喜欢他解读赏经典的方式,我本人作为他的忠实粉丝,被他的语言魅力彻底折服。”

  讲座现场,沙老用一口流利而稍显沙哑的四川话与观众对话,期间,他还时不时说两句英文,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讲到王维诗歌“酬张少府”中的“渔歌”来自屈原“渔父”典故时,老先生说此处的“父”应读成“府”,而不是“father”,“他总不是你的老汉儿嘛!”地道的四川话,通俗的语言,沙老让今天下午的讲座现场“笑果”不断。

  樊阿姨和老伴儿已经75岁了,今日特地来听沙老讲座,退休前曾是成都30中的语文教师。老俩口一直对我国的优秀古典诗歌钟爱有嘉,更是对沙老的赏析解读钦佩不已,手握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唐诗三百首》,樊阿姨和老伴儿听得津津有味。“这本书是30多年前买的了,当时花了2块多,我一本,老伴儿一本。”樊阿姨一边听,一边跟随沙老赏析进程熟练地翻书,还不时与一旁的老伴小声讨论着,画面其乐融融。

  去年11月11日,沙老过了84岁生日,虽然消瘦,但身体非常健康。“不过20多天前不小心闪了腰,但仍然不影响今天的讲座,连过道都坐满了人。”成都图书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虽然多年不写诗歌,但沙老仍在坚持创作、研究。“如果硬要给我加个头衔,你们就写成都文化学者,其他的我就不也敢当了,你们写了我也不认哈。”讲座结束后,沙老对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这样说。在跟沙老的聊天中,记者了解到沙老的新作《正体字回家》即将与读者朋友见面。(特约记者 王彬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