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成都这座城市“雷锋”从未缺席

发表时间:2015-03-05 07:55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周娜

  今日,庆贺元宵佳节的同时,没有人会忘记,这也是第52个“学习雷锋日”。在成都,雷锋精神早已渗透进城市的每一处角落;在成都,任何年代从未缺乏过大爱满满的雷锋式好人。在新的时代,雷锋精神更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内涵。而这座城市,也不断涌现着新时代的雷锋,让这股力量不断传承。

  1963年3月,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于3月5日刊载于全国各大报刊。此后每年3月5日设为雷锋日,至今52年。那个时期,雷锋精神就深深扎根成都。

  “奖品爷爷”、“撑伞妹妹”、“奔跑女孩”、“仁义哥”、“雨伞哥”……这些称呼专属于这个时代,是对当代好人的褒奖,亦是对新时代雷锋特色的彰显。

  半个多世纪以来,成都从未缺乏践行雷锋精神的人们,他们为这座城市发挥着正能量,也因这份能量感动世人,从而频繁登上全省、全国的好人榜,传递着成都人诠释的雷锋精神。 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路玉婷、荣登“中国好人榜”的赖小刚等等,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做不同的奉献,却同样因大爱,感动着每个人。

  “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呐喊了半个多世纪,在成都,从不是一句空话。

  赵庆珍

  1994年

  “信义兵哥”

  代牺牲战友照顾母亲21年

  徐州小伙赵庆珍曾与战友定下承诺,若有人牺牲,活着的人要替对方照顾父母。1993年8月,战友余江在一次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赵庆珍有了一个信念:“我要替他照顾母亲,为他尽孝!”赵庆珍按照余江生前的习惯,每半个月就给战友的母亲程秀莲写一封信,每封信的开头都是“妈妈”,而落款都是“江儿”。

  1994年春节开始,赵庆珍连续五年春节,都会前往邛崃看望这位母亲。2007年,赵庆珍转业到陌生的邛崃工作。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照顾妈妈。21年来,赵庆珍都把妈妈放在心上,在家时常常陪着程秀莲散步、买菜、逛公园。程秀莲的邻居蔡大姐说:“她这个儿子比亲儿子还亲,我们都好羡慕她。”

  汤友辉

  1997年

  助学武警

  拾荒助学贫困兄妹

  1997年,18岁的武警汤友辉调入武警成都市支队新都县中队。他从报纸上得知,山西省的一对素不相识的兄妹贫困失学后,他想起自己曾经的相似经历,发誓要供这对兄妹读书。第一个月的津贴是35元,他全数寄给了兄妹俩,但杯水车薪。汤友辉想到可以用废品换钱,便一有闲暇就捡拾路上的瓶瓶罐罐。久了,身边人给他取名“破烂王”、“拾荒匠”,他并不在意。

  汤友辉并不宽裕,一年后,兄妹俩还是难逃至少一个人要辍学的命运。此时,汤友辉想不出其他办法,竟冒出卖血的念头。而对于自己,他更是抠之又抠。一年下来,他已为兄妹俩寄去2800余元,而自己的纤维瘤却一直没去做手术。

  胡忠、谢晓君

  2000年

  “雪域并蒂莲”

  高原支教 一去15年

  2000年,成都教师胡忠辞去在成都石室联中的教职工作,到甘孜康定塔公乡西康福利学校支教。当时,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2003年,在丈夫的召唤下,妻子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

  2006年8月,一座位置更偏远的学校创办了,谢晓君主动前往。支教初期,学校环境不好,几间板房和帐篷就是他们的教室和宿舍。“板房漏风,有时候早上起来,一半的被子上都是雪。”2012年2月,胡忠、谢晓君夫妇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获评感动中国人物后,胡忠和谢晓君动情地说,他们会继续坚守在高原,把这份爱延续下去。“感动中国”组委会在颁奖词中盛赞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吴永秀

  2004年

  “救水女侠”

  40年救23名溺水者

  1975年冬天,还在读高一的青龙街办白莲村村民吴永秀,从东风渠救出了一位溺水男子。这件事开启了她的救水人生。如今已经57岁的她,40年来勇救23名溺水者,被称为“救水女侠”和“救水110”。2004年,吴永秀组织成立了“义务阻泳队”,劝阻人们别到东风渠内游泳。

  吴永秀的故事被报道后,先后获得“中国好人”、“成都好人”等荣誉称号。

  赖小刚

  2007年

  “雨伞哥”

  自费买伞供乘客急用

  2007年夏季的一天,乘客杨先生陪怀孕8个月的妻子乘坐78路公交车到川医检查,途中突然下起大雨,夫妻两人站在车门处不知所措。司机赖小刚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他们。第二天,杨先生来还伞,并激动地说:“你为乘客想得这么周到,服务真是做到家了。”这句话深深触动了赖小刚。从2007年开始,赖小刚自费买了2把伞,放在车内以备乘客急需。因此被成都市民亲切地称呼为“雨伞哥”。同时,这小小的举动感动了不少人,更促成了全市20000把“爱心雨伞”的免费投放。

  2010年,赖小刚被评选为“道德模范·成都好人”,同年10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雷晓红

  2007年

  寻子女警

  执著为社区老人寻子

  2007年,一位姓陈的婆婆找到成都西御河派出所的社区民警雷晓红,希望她帮忙寻找自己的儿子。陈婆婆儿子一人前往广东打工,但已有两年音讯全无,陈婆婆既不知道在哪座城市,也不知道儿子的联系方式。雷晓红起初挨个打电话给广东一带的公安机关,但没有收获。

  后来又直接写信给各公安局长,广州、珠海、佛山、深圳……不到两个月先后写了十几封信。当时的深圳市公安局局长看到信后,被雷晓红的执著大大感动,立即展开了大范围查询。

  在广东、四川两省公安机关的努力下,婆婆的儿子终于回到了阔别四年之久的家。

  路玉婷

  2011年

  “奔跑女孩”

  年纪轻轻 独自撑起一个家

  成都女孩路玉婷,父亲离家出走、多年没有音讯,母亲孙小燕患尿毒症。平日里,路玉婷一边上学一边骑车送机票维持一家生计,还要照顾时年70岁且瘫痪在床的外婆,因此被媒体称为“奔跑女孩”。

  2011年11月,母亲孙小燕的病突然加重,她悄悄做出了“退学”的决定。学校师生受其事迹感动,纷纷自发地为玉婷妈妈捐钱治病,次年9月,路玉婷重新回到学校,进入新的班级,开始初三的学习。

  2013年,路玉婷顺利考入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同年11月,她被授予“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荣誉称号。

  甘璐

  2012年

  “撑伞妹妹”

  撑起亡者最后的尊严

  2012年5月24日清晨,58岁的成都市民黄海建下车后突然倒地。甘璐正好路过,她留意到黄海建头部附近的地上积着一摊污水,担心汽车把污水溅到他身上,她赶紧蹲下,把雨伞遮在黄海建头上,自己却淋在雨中,甚至为此在公司请了假。她的这一举动被网友拍下并发到网上,感动了众多网友。网友@健称,“一把雨伞,撑起亡者最后的尊严,一份善举,点亮好多人性的心灯。”

  2012年6月,甘璐入选“中国好人榜”。

  王冬

  2012年

  “仁义哥”

  肇事不逃 举债医治老人

  2012年11月,在崇州市打工的王冬骑着电动车不慎撞倒了60岁的老人李光全。宽容的老人多次对他说:“我没事,你走吧”。王冬却“赖着”不走,坚持将老人送到了医院。在医院中,老人再次表示:“我没啥事,你把医药费付了就走你的嘛。”王冬还是不放心,检查要等老人做完检查。最终检查发现,李光全颅内出血。王冬把打工赚的全部存款3000多元交给了医院,李光全则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有多次离开的机会,王冬执意留在了老人身边。几天后,他的妻子从老家贵州赶来成都,带来了筹集的1万多元———这一家人四处举债,借完了几乎所有亲友的钱。

  “仁义哥”,多次登上央视等主流媒体,并入选首届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

  杨朝祥

  2014年

  “奖品爷爷”

  自掏腰包 为学子发奖品

  从1991年开始,20多年来,彭州市致和镇清林村5组的退休教师杨朝祥自掏腰包给组上的小学生发放钢笔、圆珠笔、铅笔和作业本等奖品……一年两次,从未间断。24年间,老人的356份奖品发给了村里的两代学生。年龄最大的学生已经34岁,年龄最小的学生才8岁,他被大家尊称为“奖品爷爷”。杨朝祥患食道癌,医生告诉他时已是中期。2014年1月17日,按照医嘱,杨朝祥应该到医院做化疗。可是他告诉医生和家人,他感冒了、身体情况不好暂时不能去医院做化疗。其实,杨朝祥推迟化疗时间,就是为了给小学生发奖。

  2014年2月初,杨朝祥入选中国文明网2014年2月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共同书写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在我国第52个“学雷锋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的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抓精神文明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促进人民福祉,正是雷锋精神一以贯之的价值内核,正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时代表达。

  50多年来,雷锋精神超越时间的价值,早已融入时代的精神基因,成为数代人心灵和情感的共同依托。

  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被不断赋予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昭示了人们实现人生理想的正确方向,更不断发展、进化、融入,成为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与时代同行,历久弥新。

  而雷锋精神始终在广大国人心目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更得益于“雷锋行动”也在全国各地不断开花结果,人人可学,人人在学。它是郭明义等万千志愿者的爱心传承,是互联网爱心义捐的一呼百应,是平常生活中的八方支援,是对路人的热心,对弱者的帮助,对工作的热爱,对职守的尽忠,事无巨细,善无大小,每个人都在贡献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社会才会因我们而变得更加美好。

  学习雷锋精神,是当下人们在道德滑坡、精神空虚时的道德呼唤,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着眼“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经验,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进,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这种精神滋养,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扎实根基。它可补理想信念之“钙”,引领人生航向,决定事业成败;可铸价值引领之“魂”,以主流价值导向作为社会进步的灵魂;可强道德建设之“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可正社会文明之“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危害国家基石最深的党风民风问题;可谋利民惠民之“实”,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

  素有“志愿者之城”美誉的成都,不止于天造地设的景致,更有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基因,这是成都不惧天灾拼出来的硬精神,更是成都笑脸迎人时的软实力,每一个成都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活雷锋”。

  事易时移,唯精神永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来共同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汇集磅礴的正能量,携手共进,美好前行。(来源: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