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216150111.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搭建诚信互助友爱社区 成都“义集”活动受市民热捧

发表时间:2015-04-21 10:11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周娜

社区居民签字领取环保袋

  成都文明网讯(记者 芮洁) 4月19日,成都市武侯区锦官新城社区的广场里热闹非凡,成都市你我他民间公益组织举办的“义集”活动正火热开卖。这项活动自2011年10月从锦江区水井坊街道开始举办,2012年5月26日拓展到高新区肖家河街道,2014年底来到武侯区火车南站街道,至今已举办了第116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义集”的队伍。组织者和参与者都希望通过“集市”的形式,搭建社区爱心平台,给予更多困难人群切实的帮助,推动诚信、互助、友爱社区的建立。

学生摊主展示爱心收入

  所谓“义集”,类似于跳蚤市场,由社区内居民自己申请免费摊位,再将赚来的钱换成物品捐助给辖区内的贫困家庭。当然,受助家庭也可以来摆摊,增加收入,得来的钱只需要捐出一元即可。

  据了解,义集收益购买的所有物品将统一捐献到“义仓”。这个概念起源于隋唐,村民们从自己家里拿出一些稻谷放入义仓,贫困家庭的孩童能够用义仓的米去上学,灾年用义仓的粮食开办粥厂赈济灾民。“义仓”除了接受义集捐献的物品,还接收非现金的小额捐赠,包括旧物资、爱心时间等。爱心家庭可以选择一个月捐赠一袋米,一件衣物,半小时爱心时间等。接受物资资助的受助家庭又可以通过爱心时间的捐赠成为义仓的爱心家庭,因此义仓中没有绝对的受助与施助,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的共同体中,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社区建设。每个人都能在义仓中感受到尊重、平等。

  本次集市区共分为:爱心互动区、互助摊位区、居民义友区、爱心商家区。爱心互动区设置宣传服务台和义诊区;居民义友区是热心居民、学生团体,通过报名申领摊位售卖小物资,将收益换位物资捐献到义仓。爱心商家区以流动商家为主,通过售卖产品,拿出一部分营业额换为爱心物资,捐赠到义仓。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一元公益”

  活动一开始,热闹的义演节目就吸引了附近居民,在欢歌笑语中,义集开市。手工制作的玫瑰、发夹、二手图书、玩具、环保盆栽……一件件满溢爱心的物品整齐地摆在义集摊位上。桐梓林小学是这次义集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和家长都在卖力吆喝。“在社区与学校的协调下,学生们自愿报名申请摊位,拿小东西出来义卖,所得资金可以买一些日用品捐献给贫困家庭,既是帮助别人也是锻炼自己,能用自己的特长献爱心特别有意义。”学生家长热情地帮孩子介绍商品,认真记录每一笔买卖。小学五年级学生陆彦依的心灵手巧吸引来许多顾客。她没有想到自己制作的手工发夹竟这么受欢迎,开集半小时,库存已销售一空,只好现做现卖。“挣钱真不容易,用自己的小爱好来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每个发夹卖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我会将所有钱全部捐出买一些米面油,送给需要的人”。埋头苦干的同时,陆彦依也邀请身边同学的加入。

家长学生协力摆摊

  义集里,来自小学、大学、家庭的摊位一个接着一个。低廉的价格既能让顾客寻到所需物品,也能提高义集的销售量,筹集更多善款。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的三位大学生摆的“一天公益”摊位,专为帮扶贫困儿童。他们所得收益都会捐献给山区贫困儿童。大二学生蒋海军是摊位的带队人,他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多做有意义的事情,每天沉迷在学校,见识很浅,参与志愿者活动是一种最好的实践,收获是学校里、课本里学不到的。”许多顾客在了解到他们的公益目的后,并没有买商品,而是直接捐钱献爱心。

  几乎所有走过路过的居民都在义集里挑选了商品,边走边逛买了一大堆商品的王大爷表示,“我的孙女和这些摆摊的小朋友一般大,看着他们那么热情地推销,就忍不住要买,反正都是献爱心,他们说多少钱,我也不还价,大家心里都高兴。”不少顾客已经开始咨询下一期义集的开市时间,跃跃欲试。

学生摊主现场制作手工发夹

  活动主办方“你我他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任大林介绍,截止2015年3月,义集共举办了116期,本次活动共有800人参与。贫困家庭的认定是经过前期调研的,登记到册后再将义仓的物品派送到位。举办这样的活动,目的是建立社区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在,城市里的社区,人们经常门对门都不往来。我们希望通过义集建立关系后可以对接一些帮扶服务,用社区内部的资源解决社区内部的问题,通过社区互助组织的培育真正构建起社区的参与式互助体系,基于平等和尊重基础上的互助。义集立足社区,用定期集市的方式,通过对困难人群需求的回应,推动诚信、互助、友爱社区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