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216150111.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成都平原三代龙舟匠人的手工“船”说

发表时间:2016-06-06 14:10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5月31日,蒋志全指导的龙舟队出港训练。

  

  出发前,蒋志全为龙头浇水。

  新津县杨牌村村民蒋志全今年62岁,他家祖传的造船手艺,造龙舟已有47年,是成都平原方圆几百里的好把式。“你知道么?那些玻璃钢做的龙舟,是不怕日晒雨淋,但是都跑不过我的木龙舟。最重要的是,手工造的龙舟,是有温度的,与划手是有感情的呢。”虽然声音早就因为训练龙舟变得嘶哑,但蒋志全一说起龙舟,整个人都是神采飞扬,他掩饰不住对自己造船技艺的骄傲,也有几分失落,现代比赛都用玻璃钢制龙舟了,而他的一把好手艺还在发愁寻找接班人。5月29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进蒋志全的龙舟生活,探寻成都平原的手工“船”说。

  水上好船匠先要划得好船

  5月29日下午2点半,南河码头,龙舟船只集散地。两天后,成都首届龙舟公开赛将在这里举行,参赛队伍抓紧最后时间,在烈日下试水训练。

  “我才从五通桥回来,那边龙舟赛刚结束。我每天都很忙,端午节前更忙,又要造船,又要组队参赛,还要当教练,简直忙晕了。”蒋志全的皮肤黢黑,声音沙哑,右手臂缠着纱布。头一天,从车上装卸龙舟时,船滑了下来,砸在手臂上,受伤了。

  蒋志全站在水上的浮标上,招呼代表队的队员们上船。刚上了半船人,因为重心不稳,船翻了,船上的人悉数落水,不停扑腾。“我都说了上小船要小心,不要七翘八拱的,这还没出发就翻船了,咋说得走嘛。”蒋志全眉头皱了起来,有点火,“舀水舀水!赶快把水舀出来,继续走。”他催促着队员。

  “不能换条船嘛?”记者问道。“抽签就抽的这条船,从训练到比赛都得用同一只船哈。”蒋志全解释。这次龙舟赛,他当了四个队的教练,目标都是要争夺名次。为此,队员们从早上8点半到达水边,下午5点过才收工。

  10分钟过去,船里的积水好歹是舀完了,小伙们有点累,瘫坐在船里:“舀水比划船还累。”蒋志全可没有心软,继续指挥:“好了,上船,先上后面的人。”这一次,队员们小心上船坐好,把好了船桨。

  “好了,先划到南桥下,去的时候划配合,不要太快了,回来冲刺。”蒋志全一声令下,龙船出发了。

  船离不开水,会造船的蒋志全水性也好,对划龙舟更是经验丰富。因为船造得好,他获奖无数,最辉煌的纪录是带着自己的船参加全国比赛拿过二等奖;很多年前,他造的十几艘坐60多人的27米大龙舟能控制重量误差在20公斤内,这在手工制船行业是了不起的技术。

  

  在新津南河旁整理木桨

  

  蒋志全在为家里的几十条手工龙舟做修复。

  作坊里手工造的木制龙船有温度有感情

  从成新蒲快速路一侧拐进去,走过乡间小路,蒋志全的造船“工厂”就藏在里面。他80多岁的妈妈守着一个偌大的院子,空地上陈列着成品和半成品。

  继承祖辈和父辈的手艺,特别深谙造船六字真言“过浅、打载、好拖”的奥妙,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蒋志全也开始了他的造船生涯。

  1960年前,新津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主要为木船和竹筏,既可运货也可载人。长行船、片片船、舵舵船……据传,这些载重量大小不等的船,曾经每天穿梭出入,蒋志全的祖父辈,就靠着兴盛的船运业,养活着一家老小。

  在蒋志全看来,造船并不复杂。他一般从邛崃、蒲江等地收杉木来造船,“杉木轻巧又防腐,正是造龙舟的最佳木材。”他用锯子和刨子将杉木削成平滑的板子,先做船身,再造船底,将它们组装起来以后,再小心地用红、黄等颜色的漆给龙舟“上甲”。在龙舟比赛之前,再装上事先雕画好的龙头和龙尾。

  “造木船,特别要讲究船头和船尾的弧度,然后是抹桐油灰,这是确保木船不漏水的关键环节,要做到‘三灰两麻’,就是说要抹三道桐油灰,用两道竹麻丝塞缝。”蒋志全说,新船下水前要打油,若想延长木船使用寿命,每年也要打一次油,保养好的木船能用个好几十年。

  造好的22人座大龙舟长达18.4米,12人座小龙舟也有14米,一个人造一艘龙舟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蒋志全说,自己不懂画图,也不会计算,40多年来造船全靠“感觉”。他造的龙舟有鲫鱼形底和冬瓜形底,前者跑得快,后者更稳当。令人称奇的是,他造同一批船重量相差不会超过27公斤,且复修率极低。在业内,同样长度的船,总重二三百公斤,由于手工不同误差50公斤是常事。

  

  用传统工具墨斗在木材上划线。

  

  用传统工具墨斗在木材上划线。

  

  蒋志全正在指挥龙舟队员。

  心头谁来继承这把好手艺?

  “老婆在苏州给女儿带娃娃,现在跟我一起造龙舟的就两个老哥们!年轻人不了解这个行当,不愿意学这个,这手艺怕是要失传了!”虽然流水线制作的玻璃钢船带来不小的冲击,但现在蒋志全靠龙舟的衍生行当也可赚不少钱,比如给一些单位当教练或者出租训练船。“好多年都没有卖出龙舟了!”端午临近,各地龙舟比赛如火如荼,“我的船房里,22艘宝贝龙舟都可出租,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蒋志全告诉记者,此前在五通桥举行的龙舟赛,租了他几条船,每条船的租金是5000元。

  造船的大院里,院墙边摆放着20来把小桨,这是蒋志全专门为几天后来访的学生娃娃们准备的。“有个组织亲子活动的机构找到我,想让娃娃们体验下划龙舟,我答应了。”蒋志全说,以前他只顾造船,从来不参加这样的活动。但是这些年,思想有了变化。“这些娃娃,能亲自上龙船体验,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再不抓紧,以后的娃娃是不是只能在书本上看见木制龙船了?”蒋志全说,自己心头开始了失落。他说,希望有年轻人来学习造龙舟,自己一定把平生所学全部教出来。(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