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61214164307.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2017成都国际诗歌周”获点赞:在这座城市找到诗意的自己

发表时间:2017-09-13 08:00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指导,成都市文联、成都市文广新局联合主办,《草堂》诗刊社等承办的“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活动12日拉开帷幕。32个国家共38位世界著名诗人及国内50余名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诗歌翻译家12日陆续到达成都,将与成都本土诗人及市民们一起享受这场诗歌盛宴。记者采访了部分国际诗歌周的诗人嘉宾,他们纷纷为成都历史文化底蕴和诗歌之城的魅力点赞,“成都总能让你静下心来感受生活、反思自己,你能在这座城市找到诗意的自己。”英国诗人施笛闻说。

  交流平台

  全世界诗人感受成都魅力

  “以前我只关注中国的传统诗歌,但后来我读到吉狄马加的诗歌后,这又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门。”罗马尼亚诗人迪努·弗勒门德说。迪努·弗勒门德是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城市诗歌奖”评委会主席,就在今年5月,该诗歌奖颁给了中国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对于吉狄马加的诗歌,弗勒门德大加赞赏,“让我们见识到了另一个大陆,打开了另一扇门。”

  “这是我第二次来中国,但是第一次来成都,这里的一切让我极为惊讶。”迪努·弗勒门德告诉记者。就在刚到成都后,弗勒门德就迫不及待地在成都街头逛逛,文殊院、大慈寺、青羊宫的古建筑就吸引了这位诗人,他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衣服上别的纪念胸针,一边告诉记者,“这里的一切都让我着迷。”

  此次在成都举行国际诗歌周,弗勒门德希望增加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的了解。弗勒门德表示,因为早在很多年前,他就知道了李白、杜甫的诗歌,中国传统文化令人神往。认识吉狄马加之后,他又被中国的诗歌重镇——成都吸引,“这里的每位诗人的作品都有独到的魅力,我们在成都参加一场国际诗人的盛会,让全世界的诗人都来感受成都的魅力,感受成都诗歌的魅力,成都诗歌和世界交流对话。”

  生活方式

  带给诗人极大的养分

  “我叫施笛闻,我的名字是中国朋友给我取的。”在参加2017成都国际诗歌周的外国诗人中,英国诗人施笛闻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在场的记者都吃了一惊。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翻译家,正在翻译一位中国女诗人的作品。“中国文化很悠久、很有吸引力。我在学校一直认真学习,还翻译了一些中国作家的作品,希望中国的文化可以让更多人知道。李白、杜甫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诗人,我现在还在学习他们的诗歌。”抱着学习态度来到诗歌周的施笛闻表示,成都给国内外诗人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能和不同国家的诗人进行交流,大家能在一起分享对诗歌的看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采访中,施笛闻坦言,作为诗人,成都一直是自己想要居住的城市。“我特别喜欢川菜,所以以前就来成都旅游过两次。每次离开的时候都是依依不舍。我想诗人为什么都喜欢成都?因为成都人真的特别热爱生活,也能享受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能给予诗人极大的创作养分,因为成都这个诗歌之城总能让你静下心来感受生活、反思自己,你就能在这座城市里找到诗意的自己。”

  诗歌节日

  让普通市民充分参与

  刚到达宾馆,鲁迅文学奖得主、新疆《西部》杂志主编、著名诗人沈苇显得非常忙碌,一边回答记者的问题,一边不时与过往的诗人朋友点头致意。据沈苇介绍,虽然自己此前多是途经成都,仅仅有过一晚的停留,但自己来到成都却毫不陌生。“我们的杂志经常刊登成都诗人的作品,在成都我有很多诗友。”

  1998年,33岁的沈苇就因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第一届诗歌奖而成名,经常被邀请到国内外各大诗歌节的沈苇却表示,成都国际诗歌周尤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国际诗歌周这个名字。我们知道,国内外的诗歌活动常常喜欢用‘诗歌节’来命名,成都为何要用这样一种创造性的名字呢?我觉得成都国际诗歌周与其他诗歌节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与老百姓的公共生活结合在一起,让诗歌走向大众、走向生活,同时,也让中国诗歌走向世界。”

  提到本届诗歌周精彩纷呈的活动,沈苇充满了期待。“在这一周的时间里,不但有国内外诗人齐聚成都,感受这座城市的诗意生活,还能让普通市民充分参与,让大家过一个诗歌的节日。”(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