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61214164307.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创建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民生温度“刻度”幸福肖家河

发表时间:2018-01-12 09:02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肖家河社区院落“旧貌”换“新颜”

  肖家河打造“指尖上的政务大厅”

  肖家河社会组织发展中心活力满格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成都高新区,“民生”是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核心之要。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面对这个持久的命题,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辖的街道,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如何让民生故事,在更深远处延伸?

  街巷,蓉城时光。在肖家河街道的崇德园,冬日暖阳下,三五街坊沿河而坐,感受“老成都”的市井惬意。而在这些肖家河居民的身后,是肖家河街道实施社区服务全面提升行动,创新社区治理的系列工程使然。

  然而,这样的民生图景,并非“一枝独秀”,而是肖家河街道一以贯之倾力民生工程“满园春色”中的民生图景之一。

  从“老成都”名片的更新提升,到院落改造的深入人心,甚至到将政务平台搬到“掌上”……这些发生在肖家河居民生活之中,润物细无声的嬗变,都是肖家河街道深入实施老旧城区改造行动、背街小巷整治行动、特色街区创建行动、社区服务提升行动、平安社区创建行动等“五大行动”的创新与探索使然。专注与拓新的目的,就是不断夯实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底色,让栖息在此的每个人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肖家河街道正用民生的“温度”,丈量着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幸福 “刻度”。

  聚焦 老旧城区改造行动、特色街区创建行动

  特色街区流淌“老成都”诗意栖居

  社区院落提升“旧貌”换“新颜”

  一条街道,一段历史。自从城市诞生的那天起,街道就是城市的影子,记录了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市民的气质、风度、生活习惯,都在街道中呈现,街道上的布置、建筑、行人,构成了变幻不息的美景。

  去年9月,在一个诗意的雨夜,肖家河居民迎来了“水韵天府·最美崇德”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的首场演出,而演出地点,就在被称为“最成都”特色街巷的肖家河崇德园。

  古朴的长廊、起伏的石阶、飞檐的青砖……这样一处市民可进入、可参与的特色街景,是2017年新建投用的崇德园二期。若非提及,或许你很难想象,这条精致的长廊在数月之前,还仅仅是肖家河沿街的一条寻常人行通道。

  随着肖家河街道特色街区创建行动的深入推进,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打造能让老百姓可进入、可参与,同时又能传承文态气息的建筑载体,成为肖家河街道各方探索的一个创新命题。

  崇德园二期环境风貌改造工程包括河道沿岸立面改造、地面改造、河道栏杆改造及新建廊亭、廊桥建设,总面积3000平方米,全长500米,按照肖家河沿街的走向布局,在增加文化性的同时保证了街道的功能性,设计时增加了合围白墙,让街道不只是通行的地方,人们也可以在合围白墙里停驻、休息、下棋。

  特色街区流淌“老成都”诗意栖居,而这样的改变,并不仅仅是“街区”,更微观的民生载体,老旧院落的提档升级改造,也随着老旧城区改造行动的加快推进,在肖家河街道加速成为民生“实景图”。

  1月10日的成都,天空朗润,徜徉在肖家河东三巷,整饬一新的街道小巷,淡黄色的墙面点缀着几扇哥特式风格的彩色玻璃窗,相得益彰的砖红色墙砖,让这里散发着别样的包容文化气息。走进院落,改造一新的雨棚、规划有致的花台、标准的停车位、崭新的地下管网……随着老旧院落环境综合改造工程的推进,建成已有20多年的肖家河东三巷4号、5号院,散发着焕然一新的生机与活力。

  “改不改,怎么改,都是居民自己说了算,通过‘两个来回’把最大的话语权、决策权留给了住在这里的老百姓。” 东三巷5号院的院委会成员周泰秀告诉记者,院落改造的每一个环节,从改造申请到工程立项,从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都听取了居民的意见,征得了他们的同意和支持。

  周泰秀所言的“两个来回”,是指肖家河街道采取的创新工作方法,即院落在申报改造时将收集的改造项目意见整理一并申报;街道会同社区与纳入改造的院落群众一起商议确认拟实施改造的项目;院落将经商议的项目公示征求群众意见无异议后报确定改造的项目;街道将确定的项目委托设计出方案后再征求群众意见。

  老旧院落改造是老旧城区改造的重要内容,肖家河街道通过统筹完善城区配套功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建立了一套老旧院落改造与深化社会基层治理相结合的长效、可持续机制,让民生工程传递民声、深入民心。

  聚焦 社区服务提升行动

  “输血”到“造血”、外引到内培

  成立全市首个“街道级”社会组织发展中心

  “服务无处不在,幸福就在身边”是社区发展治理成效的最终检验标准。在探索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的过程中,去年,肖家河街道成立全市首个“街道级”社会组织发展中心,逐步形成一条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城乡社区治理之路,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制定活动方案、为微电影取材、向专业人士交流“取经”……近日,肖家河街道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热闹非常,肖家河各社区、院落负责人,与辖区不同社会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一道,为新的一年里,街道民生服务如何推进而合力建言献策。

  不同的社会组织与专业服务机构,为着相同命题,在同一个会议“头脑风暴”,只为民生工程能更好地推进,这样的“合力”,在以往鲜有所闻。而能将各方拧成一股合力的推动力,正是全市首个“街道级”社会组织发展中心探索的

  社会组织服务从“输血”到“造血”、从外引到内培并举的理念使然。

  肖家河街道社会组织发展中心位于肖家河街57号2楼,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致力于打造肖家河街道层面的集办公、活动、展示和外联等于一身的社会组织与社区营造支持型区域枢纽平台。

  “成都高新区人才聚集,发展速度快,因此这里的社区居民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必须要通过引入专业性的社会组织来填补服务‘短板’。”肖家河街道办事处主任洪敬涛介绍,为了使众多社会组织拧成一股绳,肖家河街道和上海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合作,建立了肖家河社会组织发展中心,为辖区的社会组织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管理的平台。

  “这里有免费的办公位和活动空间,非常方便。”入驻中心的社区慈孝文化建设项目负责人介绍,他们的项目通过社区剧场的形式,引导家庭自编自导戏剧,让家庭通过参与活动,切身感受到慈孝文化。“此外,我们还享受到了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的技术扶持和资源链接。”

  成立社会组织发展中心,使分散的社会组织形成合力。据悉,肖家河登记注册社会组织已经有17个、备案社会组织35个,居全区之首,同时还有一大批项目已经落地实施,形成了政府、居民、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生态链。

  聚焦 平安社区创建行动

  打造“指尖上的政务大厅”

  矛盾纠纷办结率达100%

  平安是和谐宜居生活的基础,作为“五大行动”之一的平安社区创建行动有力发轫。肖家河街道通过打造“微信+”政务服务模式,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有力保障了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获得感大幅提高,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真没想到这么快。这要在以前,需要在现场填写资料、办理,有时材料不齐全,可能需要跑好几趟。”黄云办理的是个体工商户变更(换照)业务。“在微信上把资料填好,通过审核,直接去现场拿证就行了。”

  这样的变化,源于肖家河开通的“指尖上的政务大厅”——成都高新区肖家河微信政务大厅。肖家河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切入点,把企业、群众关注最多的政务信息和服务事项从政务大厅“搬”到微信平台,实现了从网上政务大厅到掌上政务大厅的转变,更为贴近地实现听民声、答民疑、解民忧。

  进入肖家河微信政务大厅,点击“政务办理”或“政务告知”,企业、市民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服务内容。其中,“政务办理”下设城管科、街办大厅、社计科、社保所、社服中心、食药监、巡逻大队七个板块,具体包含房屋租赁备案、生育服务证、个体工商户年报等22项业务。此外,“政务告知”下设社会救助、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办理低保、办事指南、经济适用房申请、住房保障指南、住宅房屋租赁备案登记等8个模块,涵盖了养老退休办理流程、医疗保险住院待遇办理程序等55项办理指南。

  “指尖上的政务平台”如何操作?近日,肖家河街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石皓伟告诉记者,通过微信终端的肖家河综合信息服务掌上平台里的政务办理板块,可以接收到居民在微信上反映的所有问题。“按规定,咨询类服务2小时内必须解决,其他服务必须48小时内解决。”

  从以往民意诉求办理“看不见、追溯难”的短板,到流程“看得见、可量化”,“微信+”政务服务模式带来了切实成效,肖家河网上政务大厅自2017年9月27日上线已来,办结率高达100%,创建平安社区已然成效显著。

  实干一处,温暖一度。

  刚刚过去的2017年,在肖家河街道,一项项民生新政、一桩桩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在已然启程的2018年,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民生新画卷还将在这里更深远延伸。(成都日报 记者 缪琴 宋妍妍 王雪钰 文豪 摄影 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