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探访成都乡村振兴“明星村” 借助“土地入市”

发表时间:2018-02-24 08:48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备下5天的汤圆粉,一天就销售一空;“爆款”唐昌布鞋销量翻了几倍,毛边槽眼布鞋一度断货……作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典范,今年春节假期,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成为了成都乡村游的一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据不完全统计,假期期间,每天都有上万游客涌入战旗村,实地感受战旗村的乡村振兴发展成果。

  成都近郊一个农村,缘何成为乡村振兴发展争相学习的典范?2月23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探访战旗村,探究走红背后的改革基因。

  明星村

  乡村变景区

  春节假期每天万人来打卡

  刚刚过去这个春节假期,战旗村热度非凡,每天迎来上万人参观游览,一度成为成都周边游客打卡的圣地。

  宽敞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川西民居式乡村别墅,这里的风貌,让游客纷纷感慨,新农村的生活比城里过得还安逸。“初一那天游客就开始多了起来,我们本来备了5天的汤圆粉,初一一天就搓完了,我们又加急备料,好让游客们在我们唐昌度过一个欢乐舒适的春节。”一家餐饮店的老板介绍道。

  在“精彩战旗”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唐昌布鞋、蜀绣、先锋萝卜干等当地特色产品被抢购一空,尤其是全手工“唐昌布鞋”中的毛边槽眼布鞋早已经断货。唐昌布鞋非遗传承人艾鹏接受采访时表示,春节期间,每天的销量在50双到70双左右,这几天就卖了400多双,比往年同季销量翻了几倍。时下,春夏布鞋销售旺季即将到来,为满足市场的需要,工厂正加紧做准备,节后还将加大技术工人的培训力度,优化生产流程,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艾鹏说,唐昌布鞋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我们希望开创更多新产品,让更多年轻人能够认识和接受传统布鞋,通过一双布鞋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假期这几天,战旗村党支部书记高德敏和村干部们一直坚守岗位,“兼职”导游为游客服务,此外,高德敏还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前来参观交流的镇村干部们。“大家都很关注战旗村的乡村振兴工作是怎么做的,怎样发展集体经济、试点土地制度改革,我们都作了交流介绍。”高德敏说。

  幸福感

  村民变股东

  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3元

  “乡村变景区,一到周末到处都是游客。”战旗村村民金小伟喜不自胜地说,以前主要靠种地为生,自从2011年家里的土地流转出来后,就开了一家农家客栈,周末的时候十多个房间都能住满。

  “而且现在村上引进了产业,我和老伴都在村里打工,家门口就能就业。”说起现在的生活,金小伟的脸上是满满的幸福感。

  全村土地不到3000亩,人口500多户。作为乡村振兴的样本,战旗村的发展得益于一项改革。

  2015年,郫都区战旗村被确定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原有的村办复合肥厂、预制厂和村委会老办公楼用地入市拍卖,以705.9675万元的总价成交。

  当年,借助“土地入市”改革机遇,村集体资产突破2000万元,“沉睡”的土地开始被唤醒。首宗土地入市改革后,村民们不仅迎来了创业增收的机遇,更让战旗村1704名集体组织经济成员又有了一笔新的收入:集体经济收入分红。2015年战旗村人均分红520元,人均收入直接增加800元左右。

  “2016年,人均分红有1000多元,日子是越来越好了。”金小伟说。

  在郫都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的利益,都能在集体经济收入中体现。按照内部分配的“二八原则”,出让净收益的20%用于成员现金分红,其余80%作为村集体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为村民购买医疗保险,进一步完善村公共基础设施等。

  2016年,战旗村集体资产达到2500万元,年集体经济收入35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300余元。

  这一数字还在增长,郫都区区委书记杨东升提供的数据显示,通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2017年战旗村集体资产达46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46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3元。

  新经济

  资源变资产

  郫都区399亩农村土地已入市

  入市,意味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享有同价同权,它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将入市后获得的资金投入到产业发展当中,改善村上的面貌,乡村旅游也有了发展的基础。‘第五季香境’明年就会开业,至少能解决上百人的就业问题。”高德敏激动地说。

  为了均衡分配利益,战旗村创新成立了战旗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市场主体,锁定1704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将集体经济股份量化给每一个村民,让资源变成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释放出土地改革的红利,更成为助推村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动力源。在战旗村的入市改革探索下,郫都区先后编制出台了21个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办法,推动土地制度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在战旗村,有着成都“小普罗旺斯”之称的“妈妈农庄”是四川第一家规模化薰衣草种植基地,是“一三联动、以旅助农”的典型代表。

  “我们打造的‘第五季香境’项目就是依托‘妈妈农庄’建成集餐饮、旅游、酒店、文化于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四川迈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贤勇说。

  入市带来的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远远不是战旗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尽头,高德敏又有了新的盘算,“乡村十八坊”应运而生。

  “‘乡村十八坊’以作坊式经营为主,设立豆瓣坊、酱油坊、酿酒坊、陶艺坊等,利用本地的工匠资源,还原旧时的作坊生产方式,打造农耕文化。”古旧的圆木,古色古香的青瓦,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围墙,已经开工建设的“乡村十八坊”十分亮眼。“预计明年‘乡村十八坊’一期就能开门迎客。”

  “相比出让土地、租赁土地,‘乡村十八坊’是牢牢地将经营权、收益权把握在村集体当中,真正让更多的红利留在老百姓自己的手中。”高德敏说。

  通过入市改革让农村的土地财产权得以实现,更多人正在享受发展的成果。据统计,郫都区已完成33宗399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获得成交价款2.53亿元,相关集体及个人共获得了1.7亿元的土地收入,其中约1.36亿元用于集体经济的积累和发展,约3400万元用于农民股东的现金分配。(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