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

发表时间:2018-05-09 10:38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周娜

  成都市民的生活,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建设而变得更加美好

  换下工作时的正装,穿上轻便的运动服,下班后,成都市民高斯约上小区的几位朋友,一起到小区旁的绿道上慢跑起来。“我比较喜欢运动,也经常去健身房,但家周围修好绿道后,我和朋友都觉得在绿道上跑步要比在跑步机上更有意思。”高斯说,在绿道中跑步,满眼绿色,空气清新,一些原本不怎么喜欢运动的业主也渐渐加入到他们的跑步团队中。

  “高斯”们所喜爱的绿道,是成都着力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给城市环境带来改变的一个缩影。自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市委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加快推动生产体系、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绿色化,明显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指示精神,成都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要让抬头望蓝天、俯身见碧水、推窗是绿景的绿色生态生活成为成都标志,而包括高斯在内的广大成都市民的生活,也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建设而变得更加美好。

  城市公园

  有效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来到位于城西的新金牛公园施工现场,记者只见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挖掘机不断地挥舞机械臂,在机器发出的咔咔声中掘起大量泥土;脚手架上的工人正辛勤地装点建筑,让建筑的整体风格与周围环境相一致;而运送材料的车辆、工人,更是在施工现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未来,这里的地面将建成公园,地下则是商业区,同时还有两条地铁线穿过。”负责项目施工的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建成后的公园将呈带状,占地面积约173亩,并将实现公园生态空间、轨道换乘枢纽、休闲消费中心、城市避难场所、地下人防工程等多种功能集成。

  该负责人还说,项目将利用河堤对水的分流、溢流、引流的作用在整个公园内部呈现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依次突出森林、自然、城市、奥体等主题,并有机融入九里堤遗址、金牛、羊子山、茶等历史文化,通过“一园、一线”的打造体现项目愿景。“公园建成后,将沿金牛大道轴线,串联形成400余亩城市生态景观带,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

  新金牛公园是成都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中所规划的新项目之一。据了解,成都将在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102座城市公园,并因地制宜建设3000平方米以下的小游园,见缝插绿设置微绿地。在成都这个正在建设的公园城市中,面积最大的公园要数总面积约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这也是目前全球规划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

  按照规划,龙泉山将提升为“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和国际化的城市会客厅”,并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为中央绿心,实现城市空间格局的转变,为成都未来的发展开辟更大的空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全面建成以后,将承担生态保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展示、对外交往等功能,对城市的生态、生产、生活产生明显影响。

  届时,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70%,成都市人均将增加10平方米净森林,将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城市休闲服务,有效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天府绿道,是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另一项重要工程。按照规划,将于2035年建成的天府绿道总长1.69万公里,是目前全国规划最长的绿道系统。建成后,天府绿道将覆盖1.4万平方公里的成都全域,串联起成都境内的生态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将整个成都变为一座巨大的“公园”。

  不仅如此,天府绿道还具备了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游览、城乡统筹、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八大功能。除了500公里的绿道外,还规划设计了4级配套服务体系,也就是四级驿站,包含了16个特色小镇形态的一级驿站、30个特色园形态的二级驿站、170个林盘院落形态的三级驿站、若干亭台楼阁形态的四级驿站。

  “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报告中,市委向我们市民承诺,要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胜景,让大家在大都市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能够‘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如今看着身边的公园越来越多,绿道的建设也越来越好,我相信党代会报告中所描绘的胜景,一定会呈现在我们身边。”高斯说。

  景观设计

  把乡村建设成为美丽的公园

  潺潺的河水,青青的草地,伴随着清脆的鸟鸣和绵绵的蛙声,川西林盘竹子掩映下的石羊村一片乡间清晨的景象。行走在村间,只见大片黄色的太阳花、成片红色的枫叶,还有迎风摇摆的垂丝海棠,让人仿佛置身花海。“我们村从一个相对贫困村变为今天的样子,全靠抓住‘全域旅游’的机遇,科学规划了樱花园、红枫园和海棠湿地公园,并完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我们村,村里原先外出务工的很多年轻人也回来了。”石羊村支部书记高绪清说。

  石羊村发生的变化,其实是公园城市建设中的应有之义。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在不久前的一次调研中就强调,“公园城市既包括城市,也包括农村,要用景观设计的理念,把乡村规划建设成为一座座美丽的公园;要用天府绿道慢行系统把城市与乡村连通,把景区、农田、乡村串起,充分展现公园城市的美丽和宜居。”

  以项目为依托,推进全域景观化景区化,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农村部分的着力方向之一。通过实施全域乡村规划提升、特色镇(街区)建设、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大地景观再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品牌建设、乡村人才培育集聚、农民增收促进、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十大重点工程”,成都将实现“百镇千村”的景观化景区化。

  以“百镇千村”为骨架,用“天府绿道”将城市与乡村相连。在重要产业功能区、轨道交通枢纽、重要交通功能节点、有基础的建制镇等,成都将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特色镇,并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为主要内容,协同推进10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采取“特色镇(街区)+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街区)+林盘+景区”“特色镇(街区)+林盘+产业园”等模式,打造一批乡村田园综合体,在川西坝子逐步呈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在公园城市农村部分的建设中,特别探索在项目中注入农商文旅。

  按照“农业+旅游”的思路,成都将打造都江堰精华灌区休闲旅游区和龙门山、邛崃山系山地旅游区,提升建设风貌特色化、功能现代化、服务标准化的200个特色主题民宿和100个特色文化酒店,打造100个AA级林盘景区、30个AAA级特色镇(街区)、10个AAAA级天府古镇,塑造“中国川西林盘聚落”“天府古镇文化”“成都平原四季田园风光”等旅游特色品牌。

  围绕“农业+文创”,成都将萃取川西林盘文化、川菜美食文化、都江堰水文化、大熊猫文化、茶马文化、三国文化等特色文化精华,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文创示范园区、农业文创空间,打造一批具有成都平原特色的农业主题公园、创意设计馆、文化博物馆、博览园和农业文创小镇等,培育一批农村文创智库、文创企业,形成200个以上“农业+文创”基地。

  “成都的农村真是太美了,置身其中,就像我梦中曾回到的乡间故土一样,只是更美,也更舒适。”市民冯英说,现在一到周末,她就约上朋友一起到周边的村子去休闲。“看到村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也觉得很开心。”

  健康生活

  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一个公园要好,肯定不能只是单纯好看,里面的水、土、空气也得好才行,人在里面,要感到舒服,身体也会更健康。公园城市也是同理。”成都市民王维说,经过各级部门铁腕治霾、科学治堵、重拳治水、全域增绿的不懈努力,成都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这里也被努力建设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在铁腕治霾过程中,成都出台“治霾十条”,通过全面清理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实施城市扬尘综合治理,推行绿色施工;强化露天焚烧常态化管控,中心城区烧烤店实施“炭改电”等多项措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了103天,为5年来最好水平。

  2018年及“十三五”期间,成都还将分阶段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通过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等先进手段,逐步实现大气污染治理从“科学防控”加快过渡到“精准管控”,增强成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后劲,为完成2020年空气质量目标任务、确保2030年前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打下坚实基础。

  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水生态”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保障。为此,成都特别提出“治水十条”,努力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在雨污分流全覆盖、整治296段黑臭水体、打造海绵城市等强力措施下,目前,成都市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56万吨/日。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已全面完成。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当前已基本到位,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巡查督办制度等“1+10”制度体系已基本完善,河长信息平台也正逐步完善中。如今,不少市民都会在闲暇时来到水边,或散步,或聊天,感受“锦水东流绕锦城”的浪漫。

  此外,成都也不遗余力推出"治堵十条",科学梳理交通,同时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棚改旧改项目、背街小巷整治和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等工程,加快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宜居的生活环境,让市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在全域增绿的工作中,成都也实现市花芙蓉花总量翻了一番,成都的森林覆盖率增至39.1%。

  “锦江近西烟水绿”“水绿天青不起尘”,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天府之国,不仅有着宜人的气候特征,以及四季常青、花团锦簇的自然环境,也在城市居民的生活实践中,留下对生态型人居环境更加偏爱的文化习惯。记者相信,在高标准建设公园城市的实践中,成都也将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坚守天府文化的历史本底,努力塑造“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城市形态,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胜景。(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