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成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业兴家和村美民富的新农村

发表时间:2018-09-17 09:33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龚里

  自党的十九大首次将“乡村振兴”纳入国家战略以来,这场农业农村里程碑式的变革,正在天府大地上发生。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期间曾来到成都,并要求成都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力争“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推动农村资源变资本。图为金堂淮口镇龚家村油橄榄基地 胡大田 摄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全省“一干多支”发展格局中的主干,成都市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牢记党中央和总书记“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的嘱托,以五大振兴为抓手,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和“五项重点改革”,力求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交出一张优异答卷。

  改革为纲 激活农村发展动力

  9月13日,崇州市集贤乡山泉村10组村民和成都市凡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崇州市凡耕农业旅游有限公司,拿到了2.76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意味着山泉村10组村民正式以2.76亩集体建设用地入股该公司。这也是成都市首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股(联营)案例。

  位于崇州市集贤乡山泉村10组的“凡朴生活”,是由成都市凡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租用该组的集体建设用地修建,之前每亩建设用地年租金为1万元。随着该项目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双方都开始有了顾虑——年租金不到3万元,村民们觉得收入不高;而投资方也担心租期到了之后村民们不再续租,也就不敢放开手脚继续投资。

  山泉村的困惑不是个例,这也是成都市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打破发展瓶颈的动因。按照四川省《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工作的通知》要求,成都市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股(联营)改革试点,山泉村即是首批试点之一。经过广泛的政策宣传和群众民主决策,该组36户农户共同摁下鲜红的手印,将2.76亩集体建设用地20年使用权估值73.58万元,与成都市凡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崇州市凡耕农业旅游有限公司,实施“凡朴生活”民宿项目。山泉村10组所占股份为15%,每年按照股份取得相应的收益,再将收益分配给村民。

  在成都决策者看来,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激活乡村力量的内生动力。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成都市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从未止步。

  在成都市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公共产品服务生产供给机制改革、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五项重点改革”成为改革的关键突破点。目前我市正在抓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探索盘活集体资产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放大制度优势。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吸引社会资本上山下乡,推动农村资源变资本。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胡大田 摄

  绿色为魂 构建大美乡村新形态

  绽放的紫薇将道路染成了粉色,枝头红玛瑙般的海棠果实累累……走进位于都江堰市大观镇的“问花村”,丹桂飘香,芙蓉似锦,虽已秋意浓浓却依然繁花盛开,绿意盎然。

  在这个颇具诗意的村落中,一条绿道将五个赏花基地串连成线:海棠园、梅花园、玉兰园、紫薇园、桃花园,配以杜鹃、桂花、银杏、樱花、月玫瑰、牡丹等各类花木,将形成四季有花、处处观景的生态景观。

  以项目为依托,推进全域景观化景区化,这是成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的方向之一。围绕成都市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目标,我市将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大地景观再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纳入乡村振兴“十大工程”,坚持以“百镇千村”景观化景区化为突破口,构建“产田相融、城田相融、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形态,塑造出历史文脉、经济流向、绿色廊道、产业分布交互融合的空间结构。

  在这幅全域景观化的蓝图中,“百镇千村”搭起了全景的骨架,“天府绿道”6200公里把城市与乡村相连。在重要产业功能区、轨道交通枢纽、重要交通功能节点、有基础的建制镇等,成都将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特色镇,并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为主要内容,协同推进10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采取“特色镇(街区)+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街区)+林盘+景区”“特色镇(街区)+林盘+产业园”等模式,打造一批乡村田园综合体,在川西坝子逐步呈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

  而聚焦聚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我市还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夯实农业生产基底。深化“一控两减三基本”行动,我市启动实施了100万亩高标准农田、100万亩现代林产业基地、100万亩种养循环农业、100万亩现代化灌区和高效节水灌溉、100个农业绿色高端品牌“五个一百”建设行动,下大力气推动农业向绿色、有机、无公害方向发展。同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创建,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三大重点”,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入河排污口和黑臭水体专项整治,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今年计划整治完成村容村貌薄弱村100个。

安龙村盆景园 谢明刚 摄

  产业为基 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沿着宽阔的道路走进郫都区安德街道安龙村,浓浓的川西民居气息扑面而来:白墙青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民自营的露天茶馆内座无虚席;小桥流水间,精致的各式盆景随处可见。

  “浇水要浇透,但盆内不能积水,有啥子养护上的问题随时联系我。”一大早,村民钟建一家就忙开了。原来,有外地游客在他家的盆景小院内“相中”了造型别致的盆景。“这几年苗木和大盆景很不景气,现在我们转型针对市民需求做小盆景,加上民宿等各种收入,一年能有十万左右!”

  郫都区素有“中国盆景之乡”的美誉,受老一辈盆景大师的影响,安龙村种下了很多大盆景。近年花卉苗木市场不景气,大盆景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村民的收入也一落千丈。“目前家庭园林绿化需求越来越旺,我们能不能调整思路,培育一些市民喜欢的小型盆景品种和造型?”在村委会的带领下,以发展小微型盆景为特色的合作社应运而生。合作社每周都举行盆景技艺培训会,教村民们盆景赏析,交流盘扎技艺,同时合作社还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培育出金弹子、罗汉松、银杏、梅花、贴梗海棠、六月雪等高端盆景品种。目前合作社从成立初期的几户人已经发展到现在的35户,小微盆景种植上万盆,年收入上百万元。

  大盆景遭受瓶颈,小盆景却一炮打响,安龙村的转型之路,正是近年成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瞄准市场需求和产业高端,成都市大力实施“五个一百”工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即高标准农田、标准化农业基地、现代林产业示范基地、种养循环农业基地、高效节水灌溉基地等各100万亩建设项目。规划建设天府农业博览园、成都崇州优质粮油产业园、成都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六大重点产业园,加快培育以天府源为代表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完善农业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优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现代农业生态链生态圈。

  一方面注重产业链纵向提升,成都市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还着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安龙村盘活村上的闲置土地建设了“水韵安龙”项目、百得豪斯等精品民宿和文旅综合项目,打造出水上餐厅、特色民宿、咖啡图书馆、稻田景观等一系列“新潮”的乡村新景观,同时依托村里的9处新型聚居点,以檬梓社区为示范进行特色民宿打造,现已将11套村民的闲置住房打造成民宿,平均每年为每户村民增收约1万元。

  按照“农业+旅游”的思路,我市将打造都江堰精华灌区休闲旅游群和龙门山、邛崃山系山地旅游区,塑造“中国川西林盘聚落”“天府古镇文化”“成都平原四季田园风光”等旅游特色品牌;围绕“农业+文化”,我市将萃取川西林盘文化、川菜美食文化、都江堰水文化、大熊猫文化、茶马文化、三国文化等特色文化精华,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文创示范园区、农业文创空间,培育一批农村文创智库、文创企业,形成200个以上“农业+文创”基地;依托龙门山、龙泉山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我市将大力实施“农业+康养”行动,打造50个以山地运动、森林康养为主的健康养生基地;围绕“农业+会展”,我市将加快建设天府农业博览园,提升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等农业展会的对外影响力,推动农业会展经济快速发展。

  10大重点工程

  ■全域乡村规划提升工程: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全域乡村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提升乡村规划的创意设计、功能统筹、产业融合能力。

  ■特色镇(街区)建设工程:

  打破城乡圈层结构,打破原有行政区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建设100个规模在3-5平方公里的特色镇(街区)。

  ■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

  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整治,系统规划打造一批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打造成为成都旅游的靓丽名片和田园景观的璀璨明珠。到2022年,全面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整治任务。

  ■大地景观再造工程:

  以生态修复和节约集约用地为目标,推进全域增绿、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风貌改造提升、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整理,重现天府之国壮美秀丽的景色。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大力开展“百镇千村”景观化建设行动,持续推进治水、治土、治霾、增绿行动,加快建设天府绿道体系,努力实现农村景观化景区化,把农村建设成为城市最大、最美的公园。

  ■农业品牌建设工程:

  加强对农产标识、产地、质量、包装、品牌的创意设计,以品牌整合资源、运作市场,把成都建设成为农业品牌的设计之城、以品牌运作资源的农产品集散之城。

  ■乡村人才培育集聚工程:

  构建乡村人才建设长期规划,加快建设“成都农业智库”,打造西部农业人才高地。

  ■农民增收促进工程:

  着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工程:

  深化乡村公民道德建设,把天府文化深度融入乡村建设和居民生活,坚定农村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文化自身造血功能。

  ■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程:

  开展社区服务提升等“五大行动”,深入推进“医联体”“区域教育联盟”建设,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5项重点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优化农业产业体系,以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为重点优化农业生产体系,以发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为重点优化农业经营体系。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依法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探索宅基地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有效路径;完善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服务机制,推动成都农交所与省内市州统一联网,打造区域性农村要素交易中心。

  ■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

  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打通金融血脉,加快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撑。

  ■公共产品服务生产供给机制改革:

  推动财政投入方式改革,聚焦农村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不均衡不充分的重点领域,以现代农业主体功能区为主要依托,全面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减少管理层级,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筹环境营造、统筹产业布局,高水平促进行政跨区、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图文 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