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让“好”活动网聚正能量 传承巴蜀文明

发表时间:2018-12-10 11:21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四川省阆中市的王先生退休后喜欢浏览微博,平时常关注养生内容,但今年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条微博却与养生无关,而是在建军节时,一个名为“唱支军歌给你听”的话题。

  曾在部队工作了三十余年的王先生,转发并在此话题下深情写道:手机铃声一直是《小白杨》,出去唱歌最爱唱的是《说句心里话》,和战友们在一起,把酒言欢后,总要满含热泪来一首《再见吧,老兵》。

  让王先生引起深切感触的这个话题也引起了四川省几十万人的共鸣,该话题至今已有“50万+”的阅读量,话题主持人“文明成都”,是成都市文明办官方微博。

  微博话题只是成都市文明办策划开展的“唱支军歌给你听”网络文明传播活动中的一部分,该活动还通过微话题互动、微信小游戏、抖音小视频等形式引导广大市民传唱军歌,致敬军人,共吸引了近百万名网友积极参与。

  如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网络文明传播,让成都这座‘友善公益之城’走向世界。”成都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处处长黄东说:“我们主要在‘好’活动上下足功夫,特别是抓住每一个重要的节日节点。”

  从2012年至今,成都市文明办开展网络文明传播活动200余个,制作微信H5、网页小游戏、小视频等新媒体产品上百件。其中,“乡音话中秋”等具有浓郁“巴蜀文明”的10个活动被中国文明网认定为重点扶持活动、创新性活动和典型案例;而饱含“天府文化”气质的“端午就要与粽不同”传播活动,入选全国“地方网络文明传播2017年十大特色活动”。

  如何才能做出“好”活动,让“节日年年有,活动次次新”,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更好地“传承巴蜀文明,弘扬天府文化”?黄东以建军节活动和“二十四节气”为例总结出三个字——“心”“实”“新”。

  “心”——精心策划是好活动的灵魂

  “90后”王兰英是成都市郫都区文明办的工作人员,2012年便是网络文明传播的骨干志愿者,如今已成了其当地的联络员,建军节活动在网络上掀起的热潮至今令她记忆犹新,在她看来,活动最终能取得群众的广泛参与,首先在于策划很“用心”。

  据王兰英介绍,在此活动开始前,市文明办便召集22名区(市)县网络文明传播工作联络员召开线上会议,共同策划和探讨活动相关内容,提出了军人故事、军嫂、军旗、军礼等众多与军人相关的主题。“我们探讨了‘活动主题选什么’‘活动形式用什么’‘活动内容是什么’‘活动资料有什么’等内容,经过认真分析和讨论,最终在相关的主题中选择了‘军歌’主题。”

  “好的策划是一场活动的灵魂,好的主题是一场活动的主干,策划和主题的优劣决定了活动能否出彩。”黄东说。

  “实”——科学机制是好活动的保障

  “好”的活动更需要科学的机制保障才能实现“好”的结果。

  为提高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效率,在成都市文明办指导下,成都市新闻门户网站——成都全搜索新闻网研发了“成都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据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了解,该系统能实现对骨干志愿者、普通志愿者和市级文明单位志愿者发布的博文、微博数量的实时查询和统计。当点击一名叫王某某志愿者的名字后,随即就能出现这位志愿者所有的发布记录,内容可以详细到哪天在什么网站发布了什么内容。

  截至目前,“成都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累计录入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户头2万余名。近两年约计抓取微博、博文490余万条。

  王兰英当志愿者6年来,至今已发布了2000多条微博,500余篇博客。其所在的郫都区共有600多名志愿者,遍布在全区各镇、街道和村,志愿者有文明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有媒体人员、教师、自由工作者等。

  王兰英介绍,成都市文明办对志愿者的管理比较严谨,先后出台《成都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工作考评办法》《成都市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激励办法》等多个文件。

  建立了“有人做”的机制后,成都市文明办在“创新做”中也形成了一套机制。

  “打破单一任务模式,以区县接单、合作分工、任务秒杀等新模式优化配置各县(市、区)特色资源,增强开展线上线下文明传播活动的主动性和吸引力。”黄东介绍并举例:2016年,天府新区接下“我是N年后的你”重阳节当天直播任务,从招募中年网友、找化妆师、找直播场地以及撰写直播稿、新闻稿等一系列活动流程中掌握了线上线下活动开展的步骤。

  在“唱支军歌给你听”的活动中,除了以上完整机制的保障,成功打破了区域间隔,实现了两个城市间的联动。成都市文明网与山东东营文明网建立网络文明传播城间互动联合体,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报道”的形式增加网络文明传播工作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新”——创新突破是好活动的基本要求

  “创新”不仅是在机制运作中,更被提升为工作和每次活动的基本要求。

  “为打破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已众所周知且难出新意的瓶颈,成都不断探索其他逐渐被众人淡忘的传统文化主题。”黄东说,以“二十四节气”为例,“二十四节气”不仅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风俗,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保护、弘扬节气文化,“有助于激起网友们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也能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我们不得不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不断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方法,并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短、平、快’的传播优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黄东说,由此,“我们不得不在实践中创新,使传统内容有新呈现;并不断尝试新‘玩意儿’,实现自我突破。”

  黄东介绍,成都市文明办已在不断尝试利用云计算、大数据、VR等新技术以及抖音、喜马拉雅等新鲜平台来丰富网络文明传播工作,让网友们乐于接受。(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