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成都大邑村规民约提档升级 助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创建

发表时间:2018-12-28 10:35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首届四川方言文化艺术节广受游客称赞

  “乡村振兴指方向,社区治理要跟上。大地景观实在美,种粮大户有标准。喜事新办丧从俭,勤俭节约不彰显……”在成都市大邑县董场镇祥和村,这则童叟可背诵的“顺口溜”颇受村民欢迎,是董场镇祥和村2018年精编版的村规民约。而董场镇的其他9个村(社区),今年都进一步完善、丰富了其各具特色的村规民约。

  作为正在奋力打造“四川方言小镇”的特色小镇,大邑县董场镇近年来坚持党建引领,以群众的问题需求为导向,以村规民约“再造”为切入口,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小组核心领导作用,通过走基层、坝坝会、林盘会等形式广泛收集村民意见建议,并将群众普遍认可的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方言文化小镇建设、敬老爱幼孝廉文化、维护社会稳定、改善干群关系、携手发展经济,固化为村民自治公约,引导群众自我参与、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全新格局。

美丽宜人的董场镇祥和村

  完善村规民约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而村规民约是我国村民自治的重要方式,是全面调整乡村社会关系、维护乡村生活秩序、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治村“法宝”。

  “全镇各个村(社区)都有自己的村规民约,并不断地‘再造’升级推进村民自治。”据董场镇主要负责人介绍,村规民约是一个村村情民风的具体体现,不仅是为了建设精神阵地、弘扬传统美德,更能通过村规民约来保障、提高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据介绍,“再造”后的系列村规民约整体加强了对村(社区)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监督,将村务管理变“为民作主”为“由民作主”,增加了村务的透明度,提高了村民当家作主的意识。通过村民议事会、坝坝会等形式,让群众参与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来,提高政治参与感,畅通了村民与村干部之间沟通的渠道;通过党群便民中心亲民化改造,科学规划祥和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分区,建设集便民中心、儿童活动之家、茶艺烘焙室、书画室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还空间于民,最大限度向村民开放公共空间。

  在化解矛盾、治安管理方面,全镇通过村规民约“再造”,把农村社会矛盾和分歧化解在萌芽状态。在群众积极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祥和农业公园建设等项目中,因地制宜的各项村规民约在群众自觉维护发展成果,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矛盾和纠纷,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镇推进“雪亮工程+微权力+N”试点建设,新增监控100余个,推动平安社区创建。

  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群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各个村(社区)的村规民约也做了相应约定。据悉,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坚持以点带面、以点促面原则,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抓好沟边、房边、路边、田边“四边”工程整治,持续推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提升。村规民约同时规范要求种粮大户对各自种植辖区内的杂草垃圾定期清理,构筑整洁清爽的大地景观,努力向“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美丽田园画卷目标靠近。各村(社区)因地制宜,结合增花添彩工程,打造本村(社区)辖区内的小节点。其中,尚善养生源项目核心区祥和村、龙华社区、双河村经过农田、沟渠、道路整治,已然呈现出“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基本形态。

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发展治理理念深入人心 

  倡导移风易俗

  彰显乡风文明新气象

  当前,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打造淳朴文明的良好乡风,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重要抓手,也是照亮美丽乡村之路的关键举措。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董场镇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提倡移风易俗、摒除陈规陋习收效显著。

  “现在村里的习惯好,基本上只有遇红白喜事时才有办酒的。”大邑县董场镇白马村的张大爷乐呵呵地介绍,以前村里时不时这家办生日宴,那家办升学酒,送礼多了压力大,送太少又觉得拿不出手,有的还要相互打听攀比礼金,“现在完全没有这些烦恼了。”笔者了解到,在张大爷的“送礼的烦恼”消失的背后,是董场镇近年来大力倡导崇尚文明、厉行节俭的社会新风风清气正。

  今年以来,董场镇举办“大事简办、小事不办”、“除婚丧嫁娶以外的各类酒席一律不办”的“我承诺我遵守”集中宣誓活动11场,全镇1000余名党员干部带头承诺、示范遵守,大力倡导崇尚文明、厉行节俭的社会新风,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在深化氛围营造方面,通过短信、微信朋友圈、qq群转发破除陈规陋习短信6000余次,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全镇上下形成广泛共识。

  移风易俗不仅没有削弱村民邻里之间的“人情味儿”,清爽的人际关系反而大大增进了情谊。在董场镇开展的邻里“大团年”坝坝宴活动中,邻里之间把酒言欢,共叙亲友之情,共谋方言小镇未来发展,不仅促进邻里之间相互了解交流,更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社区治理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大邑县开展的2018年城乡社区发展治理“6+3+1”创建评选活动中,全镇在此次评选中获得“最佳社区1个”“最佳书记1名”“最佳志愿者1名”“最佳社工2名”等的优秀成绩。

  与此同时,董场镇还通过倡导敬老爱幼、传承孝廉文化彰显乡风文明。深度挖掘林盘孝廉文化,将孝廉文化融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践行遵守,倡导“尊老爱老、和睦友善”家风,增强群众自我约束能力。通过举办“好儿媳、好公婆”评选,弘扬互敬互爱、互让互谅的家庭美德,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文明典型涌现;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廉洁家庭”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通过茶艺体验、书“廉”写作、绘画活动、蜀绣展示等来展现传统“孝”文化和“廉”文化,形成传统美德人人扬的积极氛围,彰显新时代下的乡风文明新气象。

  聚焦文化引领

  塑造方言特色小镇品牌

  普通话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方言则是打上了传统印记的地域性文化遗产。结合自身资源情况,在达成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董场镇以农耕文化为本底,聚焦文化引领作用打造四川方言小镇,践行“留住乡音里的乡愁”,在传承璀璨的巴蜀文化的同时,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注入了文化基因。

  2018年,董场镇通过打造特色街巷、举办方言文化艺术节、四川方言研究学会、推进方言文化创意建设等措施,“四川方言小镇”品牌已小有名气,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至。据介绍,在特色街巷建设方面,结合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董场镇在街头巷尾注入方言文化,打造“网红爆点”,目前已经完成了花鼓街、学校路、铁溪花园等6处方言小巷(院落)和一面精品方言文化墙的打造。今年6月举办了首届四川方言文化艺术节暨鲜果采摘节,整个活动开展以来接待采摘果蔬游客6万余人,并带动当地群众和远近游客参与方言的采集,宣传“四川方言小镇”品牌,已收集到四川方言2000多句,考释方言出处400多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卫视、成都日报、CDTV-1等多家国内知名媒体相继进行了宣传报道。

  在全镇群众的广泛参与、共同推动下,董场镇方言文化创意建设也初见成效。据了解,目前,全镇已注册10余个四川方言小镇商标,并初步建成了方言百科、方言小品、方言资料、方言生活用品4座方言博物馆,营造乡愁生活场景。

  着力资源共享

  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公司企业来入户,干群一起来服务!”除了倡导要积极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生产,大邑县董场镇的多个村规民约中也倡导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潮中,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2018年,董场镇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全新的乡村产业体系,集结各项优势资源,不断延长产业链、拓宽价值链,助推镇域经济壮大发展。

  据了解,截至目前,董场镇已流转农用地2.6万亩,流转率达90%以上,2018年土地年度租金同比提高了10%左右。这些流转出的土地,采取“股份+租赁”的模式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统筹规划盘活集体资源,提高集体资产的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益,在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了农户二次分红的同时,也培育出了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市场增添了发展活力。

  学习先进理念技术实现增收致富也在全镇成为了新风潮。据介绍,今年以来,董场镇部分群众、企业主动分享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开展了电商培训会3期,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种植养殖技术培训10期,提高了群众整体的增收创收的意识。群众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积极性提高了,科技致富的劲头增强了,能力也提升了。与此同时,产业化规划发展也带动了民宿项目、孵化文创项目,致力实现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据悉,董场镇正在引进一批高品质民宿项目,作为带头示范,引导群众积极探索“美学+民宿+社交+餐饮”的模式,鼓励、带动村民实现就地就业、就地创业。

  董场镇主要负责人表示,未来董场镇将持续围绕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突出党建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各项决策部署落细落实。继续以村规民约为切入口,积极推动祥和、铁溪、白马等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创建,引导自组织与专业社会组织合作,不断孵化培育村(社区)居民自治组织。通过示范引领,撬动村(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在全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在携手共创“四川方言小镇”品牌中,助力镇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图文 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