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昨天你喝粥了吗?文殊院排队1公里 就为那碗"福"粥

发表时间:2019-01-14 11:28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田怀新

前来喝粥的市民

前来喝粥的市民

前来喝粥的市民

  1月13日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喝一碗腊八粥,给亲人送去一句问候再好不过。每年这天,去文殊院求一碗免费的腊八粥,早已成为不少成都人的惯例。已经奉粥好几天的文殊院,当天早上7点过就已经排起了几百米的长队,“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们一家四口都来沾点福气。”排队的杨女士笑言。

  领粥沾福气

  提前两小时 就排起了几百米长队

  腊八粥的来历有很多说法,宋代《东京梦华录》已有记载,说北宋开封府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成都文殊院每年腊八节也会奉粥,今年1月10日起,活动就在全成都开启,截至13日,文殊院腊八粥已经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出现,成为成都在腊八节时的一道风景线。

  虽然寺院内的奉粥活动要9:30才开始,但昨日早上7: 40,文殊院已经排起了两三百米的队,“我们提前做好了预案,上千人的志愿者团队参与了这次奉粥活动,今天特别加快了发粥的速度。”奉粥活动的相关负责人黄凯告诉天府早报记者,到了10点过,排队的队伍虽然已经几乎绕了寺院一圈,不过工作人员有信心让队伍不再加长,“现在队伍差不多有1公里长,不过秩序一直很井然,我们不断在加速发放,希望来到寺院临粥祈福的人们都能以最快的速度领到一份爱心腊八粥。”

  “我们都喝了,味道很清甜,里面材料好多哦!”一家四口13日来到文殊院领粥的杨女士告诉记者,“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们来文殊院沾点喜气。”

  逛街领幸运粥

  商场奉粥 传递传统习俗

  “好安逸哦,逛街还能领到文殊院的腊八粥,今年运气肯定好得很!”一大早来到高新区银泰购物中心逛街的刘女士告诉天府早报记者,“粥很好喝,而这份幸运比什么都让人觉得暖心,希望今年诸事顺利,事业感情可以双丰收。”刘女士边说边依偎到男友肩头,一副甜蜜的模样。

  本周许多出门逛街的成都人,都惊喜收获这份来自文殊院的甜蜜祝福。据悉,文殊院腊八节奉粥活动,外延到全市多家商场,方便更多市民就近领取。文殊院腊八粥派发活动从周五持续到周日,一共进驻高新区、双流区、成华区、青羊区、金牛区共13家商场。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本周末,全家出动到成都各大商场添置新衣,挑选年货的市民明显增多。以高新区世豪广场为例,周五发出腊八粥1500份,周六2300份,每天数量都在递增。逛商场的同时还能领到文殊院腊八粥,市民们感觉很惊喜。

  趁着周末,61岁的杜阿姨带着85岁的老母亲,领着6岁的小孙子,一起逛世豪广场。“以前过年是一年到头重要的大事,大人和娃娃都很期待。”杜阿姨微笑着感叹,现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小孙子一代根本体会不到长辈们小时候对过年的期盼心情,那是对新衣服和年夜饭的渴望。近年来物质条件好了,年的氛围反而淡了。她们逛街偶然遇到文殊院派发腊八粥,“感觉传统年味又回来了,这样的活动很好,让小孩子对传统习俗有了形象化的认识,喝腊八粥时正好告诉孩子,腊月、正月和春节等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根。”

  熬粥话团圆

  十几人回奶奶家喝粥聚会

  有人领粥,也有人在家熬粥。“熬一锅腊八粥,兄弟姐妹围着桌子和父母长辈拉拉家常,这是我们家每年的传统。”腊八节这天,王先生带着妻儿回到奶奶家聚会,“兄弟姐妹多哦,每年要坐两大桌。”

  王先生的奶奶提前一天就开始为腊八节做准备了,“泡上各种豆子和米,红枣要去好核……”他透露说,“奶奶用一口很大的锅熬腊八粥,起码要熬上两三个小时,我们中午一到就能看到锅里咕噜咕噜着,那味儿不摆了,配上奶奶做的老坛泡菜,来上两大碗都不嫌多。”

  热爱美食的王先生告诉记者,《武林旧事》便记载了宋代腊八粥的配方: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等烹制腊八粥。“一般来说,腊八粥的原料为米与各种豆类以及蜜饯,掺入的品种越多越好。”

  不同时期,腊八粥也有不同的做法,《酌中志》提到明朝宫中的腊八粥烹制方法:“在腊八前数日,将红枣捶破泡汤,到腊八早上,加入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

  大作家沈从文在《腊八粥》一文中,有过如下描述:“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新闻纵深

  为何这样过腊八

  13日是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究竟起源于何时?为何这一天要吃腊八粥?南北习俗有何差异?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逐一进行了解答。

  腊八源于古时“腊祭”

  传递进入“年关”信号

  腊八节的前身是古代的腊日,腊日在上古时代是最重要的年终祭祀日。

  罗澍伟介绍说,古人们要举行冬祭,用收获的谷物、捕获的猎物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俗称“腊祭”。由于“腊祭”活动常在与来年衔接的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腊祭”的日子最初是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进行。

  魏晋南北朝时,“腊日”在原有习俗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佛教的文化遗存,增添了新的含义,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因此有了“腊八节”。

  民谚有“过了腊八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等。罗澍伟表示,从这些民谚中不难看出,腊八向人们传递进入“年关”的信号,是大年的开场锣鼓,预示着春节的来临。

  南北习俗大同小异

  蕴含诸多美好愿望

  腊八这天的习俗,南方和北方虽然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罗澍伟说,喝腊八粥是南北共有的习俗,不同之处在于味道与配料。由于北方寒冷,人们习惯在腊八粥里加一些糖,而南方的腊八粥不仅有甜的,还有咸的。在选料方面,南方的种类更齐全一些。“北方有二三十种,而南方达四十种以上。”罗澍伟说。

  另外,有别于南方的是,北方还有泡腊八醋的习俗。“在一个密封的容器里,放入蒜和醋,再加上一点冰糖,直到除夕晚上才开封,就着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既有蒜香,也有醋香。”罗澍伟说。而在江西等南方的一些地区,腊八这天要戴上假面具,祈求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安徽等地则要吃豆腐或做豆干,寓意一年平平安安、和和美美。

  南北习俗虽有不同,但都蕴含了人们诸多美好愿望。腊八一过,年就要来了:它是春节的序曲。有人说,春节从腊八开始到二月二龙抬头结束;也有人说,春节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但在罗澍伟看来,不论哪种说法,蕴含着团圆、祥和、富裕、康宁、平安等主题的春节寄托了中国人的美好情感和对未来的无限期盼。(来源:天府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