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成都:人日游草堂 杜甫诗歌精神和天府文化融为一体

发表时间:2019-02-11 11:05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七,2019年诗圣文化节“人日祭杜甫”活动于当天上午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大雅堂举行。

  一年一度的“人日游草堂”历史源远流长,自宋代以来,杜甫草堂每年都会迎来大量的文人墨客,他们只为共同祭拜诗圣杜甫。古礼祭拜诗圣仪式自2009恢复以来,先后邀请了张志烈、谭继和、魏明伦、康震、梁平、阿来、吉狄马加等文化名人担任“人日祭杜甫”仪式主祭人。今年人日节,杜甫草堂邀请到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担任主祭人。

  10日,李敬泽提前抵达成都,来到熟悉的杜甫草堂,站在大雅堂前、杜甫像下,他想起了多年前到杜甫草堂的场景,谈到杜甫的故事,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精神,他如数家珍。在彩排期间,李敬泽接受了记者专访。

  《杜甫千诗碑记》 由李敬泽撰文

  2018年12月1日,历时三年的杜甫千诗碑落成,观者如云。杜甫千诗碑总碑高5.68米,宽2米,厚0.4米,重23吨。碑身《杜甫像》由蒋兆和绘,《杜甫千诗碑记》由李敬泽撰文、洪厚甜书写,戈春男镌刻。

  李敬泽写的碑记文,典雅简洁,不夸饰文辞,不矫揉造作,抱朴守拙,明白晓畅。其中有这样的段落:“凌绝顶而览众山,杜甫是中华民族伟大诗人。他亲历大唐盛衰,以圣哲胸怀体察世上疮痍、民间疾苦,他的诗作构成了中华文脉中光耀千秋的诗史。杜甫一生困顿流离,安史之乱,天下鼎沸,杜甫挈妇将雏,跋涉于走投无路的黎民百姓中间。直到一日,如诗如画的锦官城在前方展现,此地有放得下书案的平静,有可以投奔的故友,杜甫止于斯,在浣花溪畔营建草堂而居。漂泊疲惫的伟大灵魂在此暂歇,前后三年九个月,留诗二百四十余首,在历史的狂风暴雨中吟咏世间的简朴美好,呼唤正义与太平。”

  李敬泽:

  担任主祭人,是我的荣幸

  李敬泽说,能担任主祭人,是他的荣幸,因为杜甫是他深爱的诗人,杜甫草堂是所有人的家园。

  “杜甫是什么?杜甫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地,没有远方那么令人向往,没有少年的天那么绚烂,如同精神上的父亲和丈夫,他陪伴我们过日子,陪伴着我们经历生老病死,陪伴我们不如意的时候。在为生活奔忙劳碌的时候,你会发现杜甫在那,在生活底部和深处。”李敬泽如是说。

  / 对话李敬泽 /

  “祭祀杜甫,这是一千多年来,所有中国人的一个故事。”

  记者:你担任“主祭人”的初衷是什么?

  李敬泽:我想,这其实也是一千多年来,所有中国人的一个故事。对任何一个中国的读书人来说,能够在杜甫草堂这样一个场合,有这样一个机会向杜甫表示敬意,都是他的荣幸,杜甫是我们所深爱的诗人,所以,我很高兴能在“人日”做祭祀杜甫的主祭人。

  记者:你曾说过,杜甫是最伟大的诗人?

  李敬泽:是,我说过杜甫是最伟大的诗人,这不是我一个人说的。这是差不多一千多年来,多少人反反复复说过的。杜甫确实是我们最伟大的诗人,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如此深刻、全面地表达了身为一个中国人的心理、他的生活、他的经验,他爱什么,他痛苦什么,所有这一切都在他的笔下体现。即使在杜甫去世之后,到现在这么多年,每个中国人都依然能够在杜甫这里得到共鸣,所以我想一个伟大的诗人也不过就是这样,不过就是在一千几百年这样漫长的时间尺度里,他始终都能够说出我们的心声,说出我们的生活,说出我们的生命,这样的诗人,他就是最伟大的诗人。

  一千四百年来,在民族磨难中,他始终和我们在一起,和我们共患难。每逢磨难,我们都会想起杜甫,从他的诗歌中获得力量、慰藉,所以,我把杜甫叫做和我们共患难的诗人。

  “在人日祭拜杜甫,这是一个特别美好的事”

  记者:你对杜甫草堂印象如何?

  李敬泽:杜甫草堂,我特别喜欢这里,30多年前,我第一次到成都,就是去草堂。空气里散发清简气息,很舒服,对我来说,“在成都”和“在杜甫草堂”几乎是一件事。特别是现在杜甫千诗碑落成,我更觉得,杜甫草堂对于我们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诗人的故里,同时,它也是我们所有人心灵上的一个家园。

  记者:如何看草堂设立的“人日游草堂·祭拜诗圣杜甫活动”这一活动?

  李敬泽:作为中国人,我们的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在特定的礼仪、仪式中,来赋予我们的生活一个特定的意义。所以,我觉得,每年的人日这一天来祭拜杜甫,这本身就是使我们的生活获得了丰富的意义。

  因为杜甫,就是一个人间的诗人,他几乎是在中国的诗人中,最全面的诗人,开辟了一个面向人间生活的,这样的一个乡土的诗人,所以我觉得在人日祭拜杜甫,这是一个特别美好的事。

  “杜甫诗歌和天府文化的精神,融为一体”

  记者:在传承天府文化的今天,你认为弘扬杜甫诗歌精神的意义何在?

  李敬泽:我想,杜甫虽然不是成都人,但是成都的文化精神不能缺失杜甫这一部分。一方面,成都的天府文化本身就融汇了杜甫的精神,同时,杜甫也从成都的天府文化中得到了他的滋养。

  当杜甫到成都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我们都知道,其实杜甫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过得非常艰苦,但是我们看他在成都,在这样一个地方,尽管其实他的生活依然是艰难的,但是他在这样舒适安逸的城市,留下了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诗篇,比如在《春夜喜雨》中,读到他在这个城市平和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也最能表现他在成都的幸福日子。在成都,杜甫忽然变得宽阔,变得舒缓,变得从容。

  我想,这样的气质,是成都给他的,是这样一个城市,这样一个拥有独特的文化的城市,才能赋予他独特的气质与精神。所以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杜甫诗歌精神和天府文化的精神,可以说已经是融为一体了。

  “现在的成都,就是一座世界文化名城。”

  记者:成都是国家中心城市,是一座文化古城,如今正在致力打造世界文化名城,那么,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精神可以为推进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起到怎样的作用?

  李敬泽:成都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那么,什么样的城市才是真正有文化的城市,我想绝不仅仅是因为它有多少家博物馆或者有多少家剧院。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的记忆,包含着诗人、作家、艺术家在这座城市的痕迹,他们留下的声音,这些痕迹和声音本身就构成了这些城市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其实,现在的成都就是一座世界文化名城,因为当我们来到成都这座城市,我们实际上不仅是和现在的成都人在一起,我们还和杜甫、陆游,苏东坡等伟大的诗人们在一起,我觉得这样一个能够让我们想起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汉语中一切最美好的诗人和最美好的诗篇的地方,那它就是最美的地方,就是最有文化的地方。成都已经是一座世界文化名城。(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