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全国各地尝试新“玩法” 让博物馆有温度

发表时间:2019-05-14 19:23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龚里

  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博物馆热”,逛博物馆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热”的背后,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丰富的精神粮食的生动实践。各地博物馆不断创新发展,提供了很多教育性强的活动和让观众感兴趣的展览,互动式的观展体验更是层出不穷且形式多样。在传统节日期间,各大博物馆充分借力,挖掘藏品文化内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的主题活动。在各种节假日,博物馆人气丝毫不亚于5A级景区,出现“人从众”的盛况。

“我心中的中山舰”社教活动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博物馆+活动 参馆变得“有趣起来”

  走下高高在上的“殿堂”,现今的博物馆俨然成为人们身边的文化“课堂”。除了各种主题展览,全国各大博物馆常态开展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一体的主题活动,邀请名家、专家做客,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烹饪”出一道美味可口的“文化大餐”,让博物馆“活”起来。

  今年,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这一主题,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武汉推出50余道“文化大餐”,系列活动覆盖整个5月,包括临时展览、互动活动和学术讲座。在武汉博物馆主会场,观众可亲身体验“青铜器修复那些事儿”,或是拿出家中藏品请文物专家免费鉴定。成都各大博物馆也推出了“文博大餐”。5月17日晚上7点,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鹿鸣之会·诗意金沙”文化交流沙龙,与文化名流、诗人、考古学家一起,诗会金沙。5月17日一6月2日,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主办的“诗礼传家一家族文化展”以展现民间优秀家风家训文化内涵为出发点,甄选出姓氏家谱、祖宗画像、家风家训对联、姓氏堂号匾额等珍贵文物百余件展品公开展览。浙江省“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于5月13日至15日举行,活动内容包括“讲好浙江故事——全省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推介活动”终评会、主题学术报告会、主场庆典纪念活动、文物鉴定咨询公益活动、文澜阁商店博物馆联盟文创产品展卖和文博企业新技术展示等。

  博物馆代表一座城市最亮丽的名片和最明亮的窗口,怎能少了志愿者的身影?全国各大博物馆长期招募志愿者,负责博物馆咨询、讲解、宣传教育等活动,为博物馆注入新的活力。马鞍山市博物馆创新形式招募“博物馆之友”和“小小讲解员”,为观众讲述马鞍山的历史和一件件“宝贝”。“博物馆之友”由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博物馆志愿者组成,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和志愿服务吸引了众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走近历史,走近传统文化,如今,“小小讲解员”已逐步成为马鞍山青少年的“第二课堂”。浙江省博物馆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小组,古琴志愿服务小组周末在博物馆展厅带来现场表演,诵读志愿服务小组,每周六下午带领亲子家庭诵读国学经典,深受观众喜爱。

故宫文创走"萌萌哒"路线深得网友喜爱

  博物馆+文创 文物艺术“流行起来”

  手机壳、帆布包、小玩偶、胶带、耳机……如今文创产品已成为各大博物馆的“圈粉神器”。从故宫的朝珠耳机、行李牌到2018年上线的彩妆,故宫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爆款不断;苏州博物馆根据镇馆之宝秘色莲花瓷器衍生而来的秘色莲花曲奇饼干,让很多人体验了“舌尖上的国货”;甘肃省博物馆的金属镂空书签、异形和纸胶带等敦煌系列文创产品被誉为最美文创。2016年5月11日,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出台,成为博物馆文创的助推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以文创赋能,让文物艺术“流行起来”“飞入寻常百姓家”。文创产品是博物馆展览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延伸,通过对馆藏文物资源的深度挖掘,让观众们“把博物馆带回家”,在使用中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

  近年来,上海博物馆探索“版权+设计”模式,引入“版权经纪人”,由版权局工作站对文物版权、再创作版权进行保护和利用。这为博物馆类文创产业发展,奠定了资源和版权的基础。上海博物馆配套文创服务与活动开发出相应的亲子课程。如通史类导览课程:“100件文物看世界历史”;专题类课程:勾勒皮影历史的“影子的奇幻世界”;严肃类话题:“生命的礼物”;令人捧腹的别样观展方式:“一个吃货的进化史”。随着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也风生水起,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将诗歌文化、传统文化与时尚创意、非遗技艺、地方特色相结合,进行产业规划和布局;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为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展销搭建新的平台;与文创机构、高校、非遗项目开展深度合作,共筑“草堂·生活”文创空间。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创开发由自主研发、合作开发、授权开发三种主要模式组成。在宣传内容上,以陕西历史博物馆重要展览、特色馆藏为主。在宣传理念上,活用多种媒体形式,在传统媒体上坚守阵地,在自媒体上灵活运用,在新媒体上强势引进。在宣传思路上,进行“广联络”、“强聚焦”、“多角度”、“全过程”、“深合作”。

江苏南通推出“掌上博物馆”

  博物馆+新技术 博物馆“互动起来”

  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了满足新需求,不少博物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文物活化方面各出奇招。VR技术、大数据的应用,从更现代的角度丰富了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湖南省博物馆推出“我的假日在湘博”等系列活动,每场预约名额都被一抢而空……

  湖北省博物馆则尝试用“国宝讲解机器人”在“互联网科技+中华文明”方面进行破题。该机器人主要服务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其中之一“元青花四爱瓶梅瓶”,互动量超过7000次。“国宝机器人”很好地弥补了客流高峰期的讲解人员及讲解设备不足,并重点“复活”了重要馆藏,提升了博物馆综合服务水准。三峡博物馆推出“重庆人重庆城”AR里逛“母城”、《大三峡》环幕电影,自然博物馆推出的《达尔文星球》VR、AR互动体验免费体验活动等,呈现全景漫游、体感互动、历史重现的效果,推动文物资源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进一步增强民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感。无锡博物院推出的“掌上锡博”,除了能在手机上参观博物院的主要展览,了解其藏品、活动等,还可360°全景参观“周怀民藏画馆”“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无锡碑刻陈列馆”“程及美术馆”“张闻天旧居”五大专题馆。结合虚拟展厅的科技优势,“掌上博物馆”真实还原了展厅现场,在互联网中为人们营造出“永不闭幕”的博物馆景象,极大地延续了展馆的生命力。近日,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互联网+中华文明 ——鄂尔多斯智慧博物馆+社区”项目作为文博领域数字化创新实践和自治区大数据建设成果应邀参加了在福建省举办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该项目,以鄂尔多斯青铜文化为元素,以中原青铜器欧亚草原文明为背景,以数字化的手段进一步活化资源,辅以场景模拟复原、VR游戏等形式,践行让文物活起来,以实现文化传播、文化创新、文旅融合和公共文化建设的有效连接。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和期待,努力优化和拓展服务新模式。如今,博物馆走入百姓日常生活,成为公众文化生活必需品,成为市民和游客接受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熏陶、增强文化自信的场所。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努力实现在文化自信中的动力、活力、潜力和保障力。(成都文明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