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成都社区打造特色文化教育品牌 待拆迁居民楼释放新生命

发表时间:2019-07-09 10:42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田怀新

  院落大门的宣传海报

  陈伟才作品《生活过的房间》

  邓筱作品《206分08秒》

  “社区中的废弃空间,并不是孤岛的存在。即使废弃或闲置,但因其所处的场域,仍然是生活中的场景,承载的记忆与历史,有着它自身的情感和意义。”

  手绘的窗帘、床头柜、台灯、书架、凳子……艺术家陈伟才用丙烯颜料“再现”了一个房屋内的生活场景,并将其取名为《生活过的房间》;而在六楼的一个房间,放置了一个幽亮的黑色立方体沙漏。艺术家邓筱将六楼和五楼的客厅地板打穿,将细细的白沙随着沙漏从六楼往下,穿过五楼的地板,落在四楼的地板上。

  7月5日,记者来到青羊区汪家拐街道文翁社区的一栋待拆迁的居民楼内,由7位艺术家共同参与的“搞”项目在居民楼内的两户空置房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据悉,该项目是文翁社区党委与“公司”艺术小组及肆空间的首次联动,也是“搞”这个项目的第四场落地实验。艺术家们在两周时间内,根据这里的空间环境进行了现场创作,以不同的创作方式来讨论在废弃空间中艺术呈现的可能性,独特新颖的形式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观展。

  聚焦城市废墟

  “搞”出艺术创作

  “‘搞’项目是从2018年初发起,艺术家陈思宇找到我说东郊记忆附近的一个废弃的平房很有意思,可以在那里做点什么,然后我们就做了‘搞’第一盘。”据“搞”项目统筹人黄佼介绍,这是从一次偶然的对话所引发的行动,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或许是个体置身于现场中时由情感触发最直接的结果。每次都是随机选择城市内外呈闲置或废弃状态的建筑物作为场地,不定期开展实验性艺术创作。作品在现场发生,一次性呈现,直到场地被摧毁或因外力介入导致作品被中断。

  艺术家对现场和作品与空间关系的思考,都是在“搞一搞”的行动中逐步展开。“搞”这个动词本意为做、干、办,在四川话中搭配不同的名词体现出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搞一件事”听上去似乎不太正经,但在特有的文化语境下,透露着四川人嬉笑怒骂又正儿八经的态度。

  于是,在汪家拐街21号院中间单元5楼的两户空置房内,陈思宇、陈伟才、邓筱、李俊、刘众兴、梅朝银、王一山7位艺术家,经过对现场的考察,用了两周的时间,在这个等待拆迁的废墟空间创作了不同展现形式的作品。

  链接时间空间

  探寻被隐匿的意义

  手绘的窗帘、床头柜、台灯、书架、凳子……在这栋楼的一间废弃的房间里,艺术家陈伟才用丙烯颜料“再现”了一个房屋内的生活场景,并将其取名为《生活过的房间》。“拆迁房一般都是一片狼藉,但是这个房间空空如也,只有几幅陈旧的海报还保留在墙上。我的切入点是在这个房间中发现了些家具的痕迹,比如床被搬走之后,会在前面的相应位置留下很明显的空白;空调被拆走之后,就留下孔洞和钉子的痕迹;天花板上的灯泡不见了,会出现一个圆圈等等。”陈伟才介绍,这种关联是一种隐喻,根据这些痕迹他可以推测出曾经生活在这个房间的气息与场景。

  而在六楼的一个房间,放置了一个幽亮的黑色立方体沙漏。艺术家邓筱将废弃的六楼和五楼的客厅处地板打穿,将细细的白沙随着沙漏从六楼往下,穿过五楼的地板,落在四楼的地板上。“我第一次来到这个栋楼的时候,强大的废墟空间气场将我的视觉、触觉和味觉包裹起来,让我对意识产生了时空错位。当从喧闹的城市突然进入此空间时,时空凝固到对微尘感知度放到了最大,甚至能听到它们在空气中涌动,看得见甚至能抓得住!”邓筱说,身处在这样一种即将消亡的空间里的时候,感受到的是时间在拉扯,空间在重合。于是,她用沙漏的形式表现了出来,整个下沙的过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为206分08秒,故将其取名为《208分钟08秒》。她强调,之所以用黑色立方体沙漏,将其隐喻为黑洞,里面蕴藏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力”,从内释放出来的是一股生命力,穿透时空。

  此外,李俊、刘众兴、梅朝银、王一山、陈思宇这五位艺术家,也在废弃的不同房间或阳台上,以作品的形式展现了在日常中常被隐藏或忽略的微小,并将其放大放置在整个社区及社会的背景下,探寻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强化社区联动

  打造教育文化品牌

  “社区支持开展这个项目也是一次机缘巧合,恰好为社区的第二届中国文翁文化教育节进行预热。”文翁社区党委书记刘仁容向记者介绍,她在筹备第二届中国文翁文化教育节的时候遇到了家住社区附近的从事教育工作的罗文。罗文和“搞”项目统筹人黄佼很熟悉,她认为“搞”很适合落地到文翁社区,于是向刘仁容推荐了这个项目。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项目很好,不仅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艺术审美,还给我提供了一个思路,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与利用废弃空间。”刘仁容表示,公园城市的建设不只是绿化的修建,更是对每个角落进行一个公园美学的打造与提高。社区有许多搁置的废弃空间和需要整治的角落,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对其进行改造。于是,社区帮助这些艺术家向街道申请了创作场地。之后,社区还会邀请原来住在那栋房子的居民重新回到这里,感受艺术在曾经住过房子里的那股生命力与空间感。“搞”项目展将持续到7月底,也为第二届中国文翁文化教育节做了预热。

  “不管是与‘搞’项目的联动,还是我们筹备中的第二届中国文翁教育文化节,我们都是希望通过‘以教育人,以文化人’的社区文化教育工作思路,将文翁社区打造成为天府文化的一张名片。”刘仁容说,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和谐都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各种艺术,之后,社区还会继续与各类文化艺术项目合作,打造文翁教育文化品牌阵地,传承和发展文翁的教育精神。(图文来源:华西社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