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招募3万名志愿者 成都以大运会为契机推进城市志愿服务

发表时间:2020-06-28 09:34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荣

大运会志愿服务,能为这座城带来什么?

——成都以大运会为契机,积极推进城市志愿服务

大运会前两批3000名骨干志愿者开始全员培训。

  思考

  ●为服务大运会,成都计划招募3万名赛会志愿者,其中包括5000名骨干志愿者。赛会骨干志愿者起的是带头作用,角色类似于小队长。他们一起培训,一起实践,就会产生默契和意想不到的团队效果。

  ●大运会的精彩,不只发生在举办期间,还应该有更广阔的外延。和赛会志愿者并存的,是群体更广的城市志愿者,他们,是大运会送给我们的另一个“礼物”。

  从在那不勒斯接旗的那一刻起,成都的大运会时间便按下了“加速键”。

  6月20日、21日,一群为成都大运会“定制”的骨干志愿者坐在电脑前,又开始了线上英语培训。这样的培训,在疫情期间已经进行了5期。而线下培训,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启动。

  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办赛营城”理念指引,共青团成都市委制定了招募3万名赛会志愿者的工作计划,其中包括5000名骨干志愿者。

  这座即将迎来大运会的城市,希望因为志愿服务而变得更加有魅力。

大运会骨干志愿者参与城市志愿服务大调查。

  为赛会志愿者选“小队长”

  骨干志愿者带动队伍,提升服务效果

  去年5月,成都开始招募骨干志愿者的消息一传出,便吸引了大量市民特别是各大高校青年的关注。不少人会问:什么是骨干志愿者?怎样成为骨干志愿者?

  “骨干志愿者起的是带头作用,角色类似于小队长。”成都市青年志愿服务行动中心党支部副书记陈斗月作了形象的比喻,“骨干志愿者在一个志愿服务小分队中承担了组织和领导的角色,除了要有奉献精神以外,还要熟悉志愿服务工作流程,具备带队能力。”

  “除了自愿报名参加、年龄达到标准等基础条件以外,我们还综合考虑了报名人员的外语能力、志愿服务经历等,由于在校大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竞争也比较激烈,为此各高校在我们的统一标准上还‘因校制宜’做了不少加法。”成都市青年志愿服务行动中心社区志愿服务部负责人赵谦给出了一个框架。

  “我们学校骨干志愿者招募竞争很激烈,报名的大一新生特别多,学校对选拔条件进行了‘加码’:高考英语分数要达到140分以上,掌握第二门外语和高中阶段担任过学生干部者优先。就算这样,听老师说,报名和录取的比例还是高达100:5。”来自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彭蕾锡回忆,由于外语成绩优异,加上面试时候发挥出色,他从2000余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目前,共青团成都市委已经招募了两批共计3000名骨干志愿者。

  “我到现在还记得面试前,大家挤在走廊上等候的场景,我看每个人都觉得是强劲的竞争对手。”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系大二学生王涛是第二批骨干志愿者,所在学校1000多人竞争100多个名额,先是学院内初选,然后是学校面试,要求必须掌握包括英语在内的两门及以上外语语种。

  四川铁道职业学院管理系大二学生徐灿凌是从680余人中脱颖而出的,他的学校有10人进入了骨干志愿者队伍。“我们学校对文化课成绩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有一条:两次以上独立带队完成志愿服务的经历。”徐灿凌因为之前一直负责“社区430课堂”和“高铁站志愿服务”项目,积累了不少经验,顺利入选。

大运会城市志愿者走进社区服务居民。

  “小队长”是如何成长的

  设15个培训科目,培训加实践提高“作战”能力

  骨干志愿者选出后,能得到哪些方面的培训?

  6月21日的线上培训,主要是英语语法方面的教学,由来自国内著名教育机构的老师授课。每个培训阶段结束后会有考核,不合格的志愿者将无法参与大运会志愿服务,“志愿者们都很积极,都想通过认真学习提升志愿服务能力。”成都市青年志愿服务行动中心赛会志愿服务部部长助理潘琳艳介绍。

  大运会志愿者培训科目一共设计了15个大项,包括语言类、志愿知识、国情省情市情、大运会背景、文明礼仪、医疗急救、各国文化、团队建设等各个方面。落实到具体小项中,则涵盖了近百个细节课程,甚至精确到了伤员初步评估、科学发声与用嗓等方面。

  “之所以培训骨干,就是想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还有团队协作能力、向心力、领导力,最终提高志愿者队伍整体的服务效能,体现四川青年志愿者的专业性、服务能力。”潘琳艳说。

  相关的各项举措在去年年中就已经启动。“基本思路是培训和实践结合。”陈斗月说,大家一起培训,一起实践,有点像部队行军打仗,长期在一起,就会产生默契,产生更强大的凝聚力。

  去年下半年,共青团成都市委在高校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10个培训基地,12月19日晚,大运会志愿者培训基地集中授牌仪式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成都大运会10个志愿者培训基地正式启用,拉开了已招募的3000名大运会骨干志愿者全员培训的序幕。

  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二的汪博海,是骨干志愿者中的大队长,负责联系管理250余名骨干志愿者,可以算是“骨干中的骨干”。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他觉得自己提高最多的就是交流沟通能力,“以往自己凭借熟练使用电脑软件和有美术设计的优势成为第一批志愿者,但是这一年,我发现自己以前格局小了,志愿服务不能单打独斗,团队的作用非常巨大。”汪博海说,自己成为大队长以后,在交流和带队方面得到了大量锻炼的机会,“这是一种空白填补吧,是从书本上无法获得的。”而徐灿凌也明显感觉到了自己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加,“现在我们出去做活动,设计方案、各种对接都很熟练了。”徐灿凌说了一个小例子,疫情期间,他和18位做志愿者的同学一起发起了募捐,结果募集到了13.5万元。“这样的能力,我们以前可不行。”

  赛会志愿者之外

  城市志愿服务逐渐蔚然成风,让城市变得更有魅力

  大运会的精彩,不只发生在举办期间,还应该有更广阔的外延。和赛会志愿者并存的,是群体更广的城市志愿者,他们是大运会送给我们的另一个“礼物”。

  著名老字号水饺第四代传承人祝元清、著名老字号抄手传承人邓林、省一级民间剪纸艺术家叶牧天等行业大师都加入到了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队伍中。

  6月13日,祝元清来到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为附近的社区居民介绍自己做水饺的经验。“饺子馅这样调,味道就巴适了。”市民热情地把祝元清围了好几层。

  这是祝元清加入成都大运会厨师志愿服务队后常出现的画面。“成都大运会是所有成都人的大事,我想利用自己的技艺,让更多海内外的朋友了解成都美食文化,展现成都良好的城市形象。”

  “建立专业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队伍,是团市委以大运会志愿服务筹备为契机,把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作为青年友好城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社会化动员体系,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创新之举。”共青团成都市委志愿者工作负责人说。这项创新在今年5月启动,共青团成都市委在建强在校大学生赛会志愿服务“主力军”的基础上,深入行业系统及社会各领域开展大运会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让“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协同精神深入人心,助力青年在成都发展建设大局中更有作为。截至目前,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队伍已扩容至14支,包括厨师志愿服务队、外语翻译志愿服务队、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摄影摄像志愿服务队等。

  这些志愿服务队已经积极行动起来。6月13日,在成都市成华区青龙街道东林社区居委会,志愿者接过环卫工人手中的扫把,替他们完成街道清扫,环卫工人则在造型设计师志愿服务队的帮助下进行“变身改造”;城北海滨公园,摄影摄像志愿服务队已准备好为“变身”后的环卫工人拍摄一组精美的照片;在昭青路社区,外语翻译志愿者正在给小朋友绘声绘色地讲解英语绘本……

  队伍建设有声有色,阵地的搭建也是齐头并进。自大运会志愿服务筹备工作开展以来,成都市已经有上百家咖啡厅、书店陆续成为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小站,这意味着成都市又增加了上百个可以为志愿者提供招募报名、需求采集、项目发布、社交交友的实体空间。据共青团成都市委志愿者工作负责人介绍,为了积极拓宽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成都将坚持把青年社交场景营造和志愿服务一体设计、同步推进,统筹推进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建设。目前,已梳理出100个青年聚集多、志愿服务需求大的社区,900个位处市内知名商圈、适合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市场主体,100个围绕大运会场馆、赛事沿线的点位,拟针对性建立1100个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小站,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志愿服务。

  未来,成都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网络将逐渐成型。

  风采

  西南科技大学研支团石河子分团:“乐知科堂”已成为特色公益品牌

  进入6月,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石河子分团恢复了之前受疫情影响的马家坪“乐知科堂”特色项目。听到这个消息,该校研究生闫钰菲很开心。去年此时,她作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新疆当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在闫钰菲的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生涯中,她和同学们持续开展马家坪“乐知科堂”特色项目,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晚辅和周末素质拓展等服务,同时还开展了为期14天的乐知科堂——“七彩假期,情暖童心”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素质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为当地留守儿童等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这些画面,成为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石河子分团工作的缩影。该支教团在新疆开展支教服务已有9年,共派遣33名志愿者,今年派遣了4名志愿者。这些年,研支团成员们始终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密切配合各级团委、地方项目办,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如今,于2018年实施的“乐知科堂”已经成为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特色公益品牌活动,并吸引了石河子共青团等多个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去年,还受到了石河子市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表彰。同时,该分团还发起了“书海悦读团体一起捐”图书募捐活动,在当地团委希望工程的帮助下,确定了以农民工子女占多数的石河子第29中学作为受捐对象,通过多方努力募捐筹得善款2650元,置换成图书375册,并悉数捐助到校,丰富了第29中学的图书馆藏书资源,充实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除了做好支教的本职工作,我们的各类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大家都很积极。”闫钰菲说,自己和同学们还参加了当地团委2019年圆梦行动,积极认领了石河子26名贫困学生的新年愿望。在整理愿望清单后,他们积极联系爱心校友和公益组织,筹得一笔善款,实现了26位孩子的新年愿望。

  他山之石:延续精彩深圳建设志愿者之城

  大运会能给成都乃至四川的志愿服务留下什么?深圳的做法值得借鉴。

  2011年,深圳举办了第26届大运会。赛会结束后,为充分利用大运会成功举办所形成的制度成果与良好氛围,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志愿者之城”的意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志愿精神,加快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扎实推进“志愿者之城”建设。

  《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目标,比如到2015年,深圳的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达到国际城市的先进水平,“志愿者之城”初步建成;深圳志愿服务的社会参与更加广泛,全市志愿者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10%;组织建设更加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志愿组织体系更加完善。此外,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做法,比如进一步扩大社会参与范围、培育壮大社会组织、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完善工作机制、营造志愿文化氛围、优化发展环境。

  随着目标的不断达成,这些年深圳志愿服务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推动志愿服务深入发展,助力志愿精神深入人心,延续大运会精彩,也有利于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有利于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市文化软实力。(图文来源 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