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田园综合体点亮夜经济 郫都区“非遗集市”开园引千人夜游

发表时间:2020-06-28 10:05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荣

  蜀绣IP发力,田园综合体点亮夜经济。近日,在经历了疫情期间的提档升级之后,水隐桑田·绣里“非遗集市”正式开园,绢布、荷包等各类蜀绣、蜀锦制品,竹编、草编、泥塑、剪纸……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带领郫都区乡村夜生活进入高潮,引千人夜游。

  现场

  非遗产品热卖,摊主轻车熟路地补货

  夏日微风拂过,郫都区三道堰青杠树村的田园一望无际。以蜀绣为主题,集乡愁记忆、川西农耕文明、古蜀文化元素为一体的水隐桑田·绣里就坐落在此。进入这片400亩的田园,植桑养蚕、缫丝纺线……纵横沟壑间都流淌着传承千年的古蜀文化。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水隐桑田·绣里“非遗集市”正式开园。锦绣湖畔,蜿蜒的木质栈道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从蜀绣蜀锦,到竹编草编,乃至端午节的各种礼品。园区与浙江一家企业合作生产的文创丝巾,更是赢得了热卖,摊主们一边跟客人寒暄,一边轻车熟路地补货。绣娘李玉蓉甚至把刺绣绷子也搬到了栈道上,引来众多游客围观拍照。“来绣里吃桑田火锅,还偶遇了非遗集市,真是一举多得。”昨日带着孩子提前来过端午节的邓先生,看到孩子对于非遗产品的热爱,连连感慨不虚此行。

  不仅有“非遗集市”,入夜之后的水隐桑田·绣里,园内霓虹闪烁,湖畔雾气氤氲带来隐约凉意,湖岸小亭人声鼎沸,湖中一条竹筏之上,歌手悠然而歌。湖岸,客人们赏夜景、听音乐,撸起袖子吃一顿巴适的桑叶牛油火锅,成为人们到此必做的一件赏心乐事。牛油的麻辣和热烈,像夏天的奔放;桑叶的清新和通透,像秋天的温醇,牛油桑叶和海椒花椒浑然天成,一层层递进的鲜香,在慢火慢煮里挠起你的胃口和食欲。

  未来

  在寓教于乐中,传承非遗文化

  “郫都区是蜀绣之乡,而‘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青杠树村自古以来家家女红、户户针工,被誉为‘中国蜀绣第一村’,所以我们选址青杠树村建设了中国唯一一个融桑蚕丝绸文化、蜀锦蜀绣非遗文化、农业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创始人、成都市蜀绣产业商会会长、蓉绣坊董事长蔡世民告诉记者,作为农商文旅体融合的田园综合体,疫情期间,绣里趁着停业的机会,打造了湖畔木质长廊,对园区景区进行了提升美化亮化。“‘非遗集市’在经过近一个月的酝酿和试营业的基础上,正式开园运营,就是为了让文创、非遗与乡村共生,用非遗带动乡村夜经济,丰富乡村夜生活。”

  然而这个“非遗集市”并不“单纯”,在一众精美的非遗手作中间,还穿插了不少周边村民自制的手工小玩意、新鲜瓜果蔬菜,对此,蔡世民表示,“一开始我们确实想做单纯的‘非遗集市’,但水隐桑田·绣里扎根乡村的初衷是为了村企联动发展,于是这个集市现在就完全对外开放了,这样有艺术也有生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前来“非遗集市”摆摊的,不仅有绣里的非遗产品,也有周边绣娘的产品,乃至村民的农产品,而园区对周边村民免费开放,不收取任何费用。

  据悉,水隐桑田·绣里蜀绣文化产业园自去年3月开园以来,不断探索营造蜀绣乡村消费“新场景”、文化旅游“新业态”、生态农业“新经济”,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每人年均收入增加超30000元。

  “未来,我们将把古城鸟笼等引入‘非遗集市’,同时还将继续放大蜀绣IP的带动作用。” 蔡世民指出,绣里本来就是成都非遗研学基地,下一步将把课堂搬到“非遗集市”中,让老师教孩子们制作桑叶拓印、蜀绣荷包、漆器胎底制作等简单的非遗产品,在寓教于乐中,传承非遗文化。(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