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020180410552981422185.jpg
  • 未标题-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贯彻人民城市理念 统筹推进十大工程

发表时间:2021-02-25 09:20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田怀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为我们组织管理重大工程、重大事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市委作出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重大部署,既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工程、增强城市发展战略优势的筑基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方法,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增强政策创新和制度衔接,以统筹兼顾实现协同发展,以互促共进提升整体效能,让市民共享幸福美好生活、让城市涌动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人民至上

  统筹城市发展和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和城的辩证规律,鲜明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价值依归和行动引领。价值导向决定城市发展方向,价值共识凝聚城市发展动力。实施十大工程,要始终把更好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确立战略、制定政策的逻辑起点,推动实现城市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内在统一和良性互动。

  创新诠释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表达。坚持把人民至上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底色,推动新思想新理念内化为全体市民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推动城市发展成果具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美好体验,更好彰显真理的光辉力量、汇聚实践的澎湃伟力。

  创新诠释新型城镇化的价值内涵。突出城市的核心是人,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大力推动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切实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治理、营造各领域全过程,率先探索中国特色、时代特质、成都特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创新诠释人民城市的幸福密码。把高品质宜居生活作为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和基本考量,以更优的供给满足市民、最好的资源服务市民、更多的机遇成就市民,使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像成都人一样生活成为新的时代风尚。

  明晰实施路径

  统筹公益属性和商业逻辑

  十大工程既是惠民利民工程,也是产业培育、消费升级工程,具有公益和经济的双重属性,要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同频共振、双向发力,实现公共性和经济性的有机统一、相得益彰。

  坚持政府主导锚定公共利益。始终以更好满足市民群众高品质公共需求为导向,创新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和配置方式,以科学规划指引开发建设、以城市设计转化惠民蓝图、以法定图则协调利益关系,确保最大限度惠及全体市民群众。

  坚持市场主体开发商业价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市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共建共营的制度接口和运营机制,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国际专业机构等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拓展市场主体共享城市发展的机遇,全面增强十大工程实施的可持续性。

  坚持互利共赢创新协作模式。立足引领带动都市圈和城市群协同发展,引入城市合伙人共同实施片区综合开发和项目建设,推动市、区属国企向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整体方案提供商转型,形成跨区域民生服务共同体,推动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向都市圈乃至区域经济圈人口延伸和拓展。

  激发内生动力

  统筹产业培育和服务供给

  十大工程既是城市初心的物化载体,也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要深入研判市民多层次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系统性关联趋势,发挥十大工程助力产业升级、动能转化、供需迭代作用,形成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

  以优质公共产品供给激活内需潜力。统筹考量城市人口规模、文化层次、职业类别趋势,适度超前拓展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指向性拓展高品质多元化消费产品供给,更好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和消费升级需求,构筑国内大循环的需求中心和战略回旋。

  以新兴业态培育做强转型动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风口,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创新十大工程机会清单和场景清单发布机制,鼓励支持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推广应用,培育一批根植成都、领先全球的新兴产业集群,引领推动市民生活形态、城市发展形态转型升级。

  以城市品牌营造厚植竞争优势。借势借力公园城市和“三城三都”建设,统筹开展幸福美好生活品牌矩阵策划和建设,高水平办好重大赛会活动,持续做强成都创造、成都服务、成都消费、成都休闲品牌,持续彰显城市鲜明标识和比较竞争优势。

  深化项目实施

  统筹场景营造和功能提升

  场景是城市功能在生活空间和个体生命互相交叠中的物化表征,功能是城市场景孕育孵化所要达成的终极目标,一个新场景的催生裂变会带来城市功能的渐次强大。要以十大工程耦合场景营造和功能提升,通过项目的运作实施催生场景的遍地开花,通过场景的极致营造牵引城市功能的弹性再造,不断延伸城市的价值尺度和人文温度。

  加快构建共享交互的品质生活场景。全方位构建与市民息息相关的舒适物功能体系,营造以天府绿道体系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为牵引的绿色生态场景,打造以“十大文化地标”为核心的天府文化场景,点亮一环路、锦江公园、锦城公园交织串联的市井生活场景,构建“上班的路”“回家的路”“旅游的路”路路相通的交通通勤场景,让市民的向往在城市更好实现。

  加快构建多元复合的黏性消费场景。顺应消费结构迭代趋势和全龄人群消费需求,创造微度假、文创艺术、互联网医疗等新消费业态,构建商圈潮购、街区雅集、野趣度假、生态游憩、邻里生活等新消费场景,发展户外经济、周末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买全球卖全球”消费网络,让“消费看成都”这块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加快构建数字赋能的智慧城市场景。紧密结合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契机,超前谋划数字孪生城市架构体系,加快构建“十大工程”未来场景实验室,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场景设计,持续推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民生领域应用,引导培育具有未来感、超时空的“数字生活方式”,触发形成占据未来产业的城市新功能,让市民生活充满科技感的同时赢得科技竞速的主动。

  推动落地落实

  统筹政策设计和制度创新

  十大工程是一项引领未来的开创性事业,既需要顶层谋划的战略棋局,也需要基层实践的探索落子;既需要政策设计的激励引导,也需要制度机制的开拓创新。要层层压实责任、强化统筹联动,完善政策设计、推动机制创新,持续提升“十大工程”建设专业化、精细化和组织化水平。

  注重协同发力。坚持从政治上认识和把握十大工程,勇于担当政治责任和城市使命,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健全市区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投资、社会资本参与共建、市民群众广泛参与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注重改革赋能。深入推进改革举措系统集成,依托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权限,全面深化公共服务供给、土地配置等领域改革创新,细化探索城市更新、智慧城市、民生服务等领域政策试点内容边界,分行业分区域加强激励引导,突破工程实施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现实难题。

  注重考核评价。坚持以市场主体和市民的需求和感受为第一标尺,建立以政策感知度、企业满意度、市民体验度作为主要定量指标的调查统计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开展可量化可感知的动态考评,持续完善项目全回路跟踪监督机制,让十大工程成为经得起时间检验、广受市民认可的精品工程。(图/文 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