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png
  • 未标题-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成都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为城市构筑发展新优势

发表时间:2021-08-25 10:21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付俊豪

市民在环城生态公园绿道上骑行

  片区综合开发意义何在

  是成都以先进理念,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主动选择,其目的在于为城市未来发展塑造新空间、构建新优势。是成都推动现代营城方式全方位变革的主动探索和创新实践。

  片区综合开发,不仅仅在于新城新区,还在于城市有机更新、TOD综合开发以及城市功能重塑等领域……

  未来公园社区是什么

  未来公园社区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最基本单元,是城市的微观基础,是人们心灵栖息的港湾、市民安身立命之所、城市活力秩序的生命线。城市的转型发展,最好的载体莫过于片区开发和社区营造,要将片区开发和未来公园社区建设有机结合,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优质教育资源,完善的医疗服务,当然还应该有便捷的生活服务、富有活力的创业环境、蓬勃的社交场所……这一切,来源于对未来公园社区的美好“畅想”——

  这一畅想,正在走上规划文本、走向实践实施!

  8月24日,成都举行了一场以“未来公园社区规划建设和片区综合开发”为主题的工作专题会,以片区综合开发和未来公园社区规划建设,作为城市宏观战略谋划转化为城市发展可感可及体验的具体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是未来城市工作的根本遵循。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对城市发展战略、空间格局、动力结构、治理体系、形态气质进行了系统性地变革和重塑,以城市“东进”重塑了城市“一山连两翼”发展格局,秉持人城产逻辑,以产业生态圈理念构建产业功能区创新生态链,再到片区综合开发、建设未来公园社区,成都正在进行营城理念和方式的全方位探索、创新实践——

  目标只有一个:

  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让美好生活的愿景照进现实

  满足人民幸福美好生活需求的顶层设计

  锦城湖畔。瞪羚谷未来公园社区打破围墙、打破边界,促使住区和公园深度融合,形成家住公园边的生活场景;以“数字文创瞪羚谷、未来双创新社区”作为目标,将着力打造人、城、产融合发展的生态谷地、创新高地。

  另一边,青龙湖未来公园社区。坚持片区开发理念,构建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的幸福美好功能圈,满足5分钟之内步行距离可以达到三种以上的城市功能场景……

  未来社区与我们当下生活里的社区有什么不一样?从各未来公园社区的规划中可以窥见一隅。而所有的场景,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导向——以人的尺度为中心,让美好生活的愿景照进现实。

  “未来社区建设以人本逻辑为内核,既需要立足当前现实需求,又需要面向未来引领城市发展。”成都市委社治委常务副主任薛敏如是说。

  在此前公布的《成都市中优“十四五”规划》中,成都对未来公园社区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改革创新,结合环城生态公园周边规划,建设11个城园融合片区和100个未来美好公园社区。

  此前,成都市住建局牵头在全市征集到创建点位34个,优选出25个作为2021年首批启动的试点创建点位。目前,环城生态公园区域的11个点位已初步形成城市设计。

  不策划不规划、不规划不设计。而提交昨日会议讨论的“未来公园社区规划导则”以及11个环城生态公园区域的未来公园社区点位规划,同时属于“顶层设计”范畴。

  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包括规划导则及11个点位的初步规划,均将重点围绕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来推动实施重大功能性项目,并充分运用近4年来成都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已有经验和成果,统筹发展与治理,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一体化推进策规建管运治,“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需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院长张圣海表示,成都在新一轮城市建设管理趋势变革中,以未来公园社区为抓手,坚守人本逻辑,既立足当前现实需求,又面向未来引领城市发展,对未来社区的复合功能,实施路径、空间指引和治理模式都有了比较深入地研究,“规划导则和部分公园社区的规划,落地性非常强。”

  清晰愿景 更好满足人的需求

  人本化的场景 空间建造向场景营造转变

  社区是由人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当前,社区建设正从空间建造向场景营造转变,而场景营造取决于人的需求。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位列全国第四。具有人口总量大、密度大、老龄化程度较高等特点。对于一个超大城市而言,未来公园社区如何更好满足人的需求?

  这场会议描绘了清晰愿景:基于人本需求,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不同层次需求,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互需求,在对未来城市、未来街区、未来工厂以及未来生活趋势性变化等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场景化设计,打造满足精神娱乐和体验舒适的生活空间!

  例如,未来健康医养场景,是人人都享有老有颐养、病有良医、崇尚运动的健康生活。这里有5分钟步行健身圈,10分钟社区运动圈;还有线上健身平台,能够提供个性化的锻炼方案;社区营养厨房能够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健康膳食服务。未来绿色出行场景,居民出门便是绿道、居民下楼就能上公交,慢行网络“地面、地上、地下”相互衔接。

  白鹭湾未来公园社区是此次首批启动的试点创建点位。按照一个未来公园社区就是一个功能复合产业功能区的要求,锦江区提出了一个愿景“让人才在有风景的地方创新创业,让好风景激发好创意”,通过打造企业孵化中心、大数据中心、共享实验室、展示中心等,搭建共享服务的平台,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作为未来社区积极探索者,麓湖社区吸引了大量来访者前来参观。邝宁是麓湖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最近3年以公益人志愿者的身份深度参与麓湖社区共建,并被推选为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当日的嘉宾专题研讨会上,他分享了一个温馨的日常:“平时出门可放心地把钥匙放在门口的小店里。”他认为,正是麓湖所探索的居民共建经验,激励每一位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让社区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一个片区承载起一项城市功能

  城市功能再造 片区综合开发为城市赋能

  一周前,在一场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重大项目集中启动仪式上,投资规模超700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启动,华西坝片区等17个更新项目迎来转型升级。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为出发点,片区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综合开发,打造出智能便捷的社区生活服务圈。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成都的城市能级不断跃升,也提出了对城市功能再造的现实要求。此时,成都的选择是片区综合开发。

  成都认为,片区综合开发成功与否,最主要的不是商业逻辑的合理性,也不是场景设计的渲染性,而是鲜明的城市功能定位。“只有承担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鲜明功能定位,才会吸引企业、吸引先进要素,才能创造就业岗位,才有宜居的环境,人自然而然聚集引流,城市功能也得以重塑再造。”

  一个片区就是一个复合型功能社区,承载起一项城市功能。近年来,成都将“东进”区域作为片区综合开发的“试验场”,加快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吸引先进要素资源汇聚的天府奥体公园,国际交往功能日益突出;把功能承载转化为产业能力的未来医学城,公共服务功能越来越完善;坚持差异化定位的未来科技城,创新引领功能进一步发挥;以及未来智能制造新城的产业支撑功能……所有这些功能的集合,共同构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和现代化进程的增长极!

  对成都而言,片区综合开发有利于把公园城市形态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具化为城市的基础单元和生活场景,有利于创造出一大批现代城市综合运营商和公共服务的专业性企业——用功能提升片区价值、用生态提升片区品质、用配套提升片区优势、用滚动开发提升片区效益,成都正以片区开发重整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功能均衡布局和社会高效运转。

  城市功能做大做强做美

  “人城产” 城市营城逻辑的探索创新

  片区综合开发以其系统性、集成性为未来公园社区乃至公园城市创建提供理念指引,成为成都推动现代营城方式全方位变革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一系列对城市发展战略、空间格局、动力结构、治理体系、形态气质进行的系统性的变革和重塑,对城市迅速跃升能级的促进作用凸现。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十字方针”,以城市“东进”重塑了城市“一山连两翼”发展格局。差异化的空间功能布局,为功能品质优化、城市能级提升提供空间载体,全域差异化协同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2017年,成都提出建设产业功能区,以“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理念构建“独立成市”的大尺度区域单元,加快形成有区域竞争力和行业显示度的城市新空间。

  2019年,成都提出实行片区综合开发,把城市和产业功能区的复合功能分解转化为片区商业服务、教育医疗、公寓住宅等具体功能和宜居场景,构筑起“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功能节点布局,实现城市整体功能与片区功能的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在昨日的工作专题会上,成都提出建设未来公园社区,则在微观层面实现从造房子向造社区、造生活的营城路径转变,为的是更好培塑生活城市的持久优势。

  这是成都在融入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发展路径选择:坚定推动空间结构调整经济地理重塑,加快形成人口经济综合承载力新优势,为极核城市奠定发展基础、培育核心能力。

  有专家表示,成都着眼优化城市以人为本的空间结构和功能支撑,致力于以“点”的设计满足“面”的需要,构建起以未来公园社区激发片区开发活力、以片区综合开发构筑产业功能区功能支撑、以产业功能区营造城市产城融合空间的重要制度设计和创新政策设计,推动形成“大、中、小”空间各有侧重的多层级多元化营城模式。(图文来源 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