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百名书法家齐聚崇州临写《寒食帖》 感受天府文化魅力

发表时间:2018-04-10 22:42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周娜

  成都文明网讯 千秋翰墨中华情,崇州初藏寒食帖。4月4日是传统的寒食节,为弘扬天府文化,崇州市上演了百人共写“寒食帖”的盛况。宣布开笔后,博物馆巍峨古朴的文庙前,以百名书法家临《寒食帖》的形式,拉开了《寒食帖》初藏地崇州纪念寒食帖相关文化活动的序幕。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1082年4月,时值宋代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冈(今湖北黄州)。在第三年的寒食节,霏霏细雨中,苏轼提笔写下《寒食诗》。后人还可以透过当年的文字读到当年苏轼苍凉多情、惆怅孤独的心境。

  苏轼撰诗并书,一气呵成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这篇共129字的《寒食贴》,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在动情的抒写中凝结而成的书法珍品,笔势奔放,起伏跌宕,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素有“蜀中之蜀”之称的崇州历来与书法有缘。据记载,《寒食帖》问世后,为蜀州江源(今崇州市江源镇)人张浩所得。张浩为进士,在河南永安县做县令时得到此帖。他得到《寒食帖》之后,听闻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正在青神县,立刻携带《寒食帖》前往拜会,并请求题跋。黄庭坚因与张浩是旧交,又因《寒食帖》为苏轼所写,当即慨然题跋,就此珠联璧合,成为“绝代之珍”,被张浩收藏于江源张家老屋——善颂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崇州先贤张浩是《寒食帖》收藏第一人,张家老屋善颂堂,即是《寒食帖》收藏的第一站。在《寒食帖》的传承上,崇州先贤们功不可没。

  活动现场,谢季筠、舒炯、赵安如代表现场临写《寒食帖》的书法家向崇州市捐赠临写《寒食帖》作品,并被中共崇州市委宣传部特聘为“崇州市文化发展顾问”。

  书法家舒炯表示,作为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寒食帖》是书法家苏轼人书合一的动人之作,千百年来备受推崇,它的情理相融,抒情达意,达到了一个极高程度,在当今,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习练者,以临《寒食帖》的方式向这位书法家致敬,也是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承袭,加之苏轼又是我们家乡人,今天的临习活动,意义非凡,直达人心。(来源:崇州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