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成都高新区探索创新工作模式 扎实推进文明创建

发表时间:2019-01-07 16:16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成都高新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彰显出独特的风采和气度。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以“平安、洁净、有序、便利”作为城市治理目标,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聚力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这里,居民需求实现共建共享,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社区治理 

  彰显高新文明素养 

  11月15日,黄白相间的斑马线、玩偶造型的垃圾桶、卡通图画的井盖……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双和社区大源东街不仅路面干净整洁,黄色基调的设施和标识也随处可见,醒目又充满童趣。

  今年10月,双和社区从保障儿童道路出行安全、美化环境角度出发,社区进行了一系列硬件改造、服务宣传和制度创新,打造完成了双和儿童交通友好社区。

  醒目的标识,向行人及车辆传递道路出行中的秩序感和规则意识,为儿童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同时,孩子们通过童趣设施也能学习到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高新区志愿者开展”我捐一勺米“志愿服务活动。

  “服务无处不在,幸福就在身边”是高新区社区发展治理成效的最终检验标准。在探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的过程中,高新区各街道社区涌现出一批创新举措:芳草街道神仙树社区的“‘三微助力’于社区家园营造”就是其中之一。这是神仙树社区根据目前居民的培育情况,创新提出的工作模式,“三微”:一是“微文体”,将原来全部由社区来执行的文体活动经费,分成小块,交由院落的文体协会执行,各文体协会很好地统合院落群众资源,设计的活动更贴合本院落群众的需求,群众参与度较高;二是“微创投”,模仿公益创投项目,用社区的公服资金做支持,鼓励社区自组织,用项目来自主申请,由社区评审委员会进行公开评审,通过给予资金支持,扶持社区自组织的发展;三是“微公益”,在社区中鼓励人人可公益、时时可公益、处处享公益,如社区的“一勺米”行动,鼓励大家一家捐一勺米,为社区的老人煮一碗粥等活动。

  截至目前,高新区共建立院落党支部339个,其中农迁院落党支部209个,物管院落党支部109个,单位院落党支部21个,同时完善健全“1+3+N”(“社区党组织+居民议事会、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各类群众协会组织”)治理结构,推进精细化治理。针对辖区农迁社区实际,充实完善以“1+3+N”为特征的社区全覆盖基层组织体系,进一步夯实基层堡垒作用。全面建立以楼栋、兴趣小组、文体协会、老年协会等为单元的党小组,让社区的每个“细胞”都发挥造血功能,服务社区居民。

  今年,成都高新区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依法治区等主题,编创出1台节目,在辖区开展成都高新区2018年“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演出40场,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先进典型 

  榜样力量带动身边人 

  去年5月,一名女孩烈日下跪地抢救工人的视频在网上传开了,网友们都在寻找这位救人不留名的年轻女孩。原来,当天一名工人在施工中被高压电击伤休克,工友们在拨打120后,慌乱地进行抢救。刚好路过的雷立勋,发现工友急救方法不对,继续下去可能造成伤者缺氧。毕业于护理专业的她,主动上前,对伤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在烈日下持续了40分钟,一直等到救护车到来,才悄然离开。在这场生命的争夺战中,她用见义勇为,挽救了一条生命、一个家庭。获得当年“成都好人”称号。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刘源帮助社区老人送去温暖与光明。

  近日,第五届成都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出炉,全市76人因事迹突出,入选成都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其中,成都高新区雷立勋、林世江、母荣3人入选。

  文明榜样,彰显着成都高新区的精神力量。高新区历来高度重视先进典型人物的挖掘推荐和学习宣传工作,在组织开展各级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方面,高新区在发动社区群众、行业部门推荐的基础上,坚持与媒体合作,深度挖掘典型人物的先进内在。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方面,高新区不断拓展宣传途径,创新宣传形式,不仅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基层巡讲等传统媒体和平台,也借助了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同时运用艺术手段,创作了一系列以先进事迹编排而成的文艺作品。截至目前,高新区在历届“中国好人榜”评选中入选15人、“四川好人榜”评选中入选21人,历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入选1人,“四川省道德模范”评选中入选2人,“成都市道德模范”评选中入选15人。

  志愿服务 

  特色品牌开创新局面 

  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成都高新区在志愿服务推进上,已经构成完善的志愿服务制度体系。

  7月28日,一个特别的虚拟银行——“时间银行”在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兴蓉社区正式“开业”。志愿者作为储户,在提供志愿服务后将服务时间换算成积分存入“时间银行”,积分到一定额度,可以兑换公益产品或者志愿服务……这是兴蓉社区在实施志愿服务活动中探索的新方式。

  国画课、烘焙课、瑜伽课……在兴蓉社区的“时间银行”里,社区双创中心的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了各具特色的“公益课程”,这些课程不能用钱购买,而是用积分兑换,积分则只能通过在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方式获得。

兴蓉社区“时间银行”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想要成为‘时间银行’的储户,居民首先要成为一名志愿者。”兴蓉社区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辖区居民、党员、企业或者商铺在成都志愿者网上注册成志愿者后,社区就可以为其开通“时间银行”账户,发放“时间银行”储蓄卡。“获得积分方式有几种,推荐本社区居民注册并参与志愿服务的积1分,参与志愿服务每小时积1分,我们还在探索其它积分方式。”

  志愿服务,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随着制度化建设日益深入,成都高新区的志愿服务形成了高效、规范的管理经验:全覆盖推广成都志愿者网及手机App应用,逐步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网络化、电子化;在项目发布、人员招募、活动记录等工作上下功夫,全面规范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工作流程,常态规范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体系在成都高新区正伴随着一系列探索创新举措,不断趋于完善。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搭建三大阵地助梦起航 

  为更好地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健康的成长环境,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成都高新区扎实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全力打造城市学校少年宫,积极建设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 让每个孩子都能筑梦高新,逐梦前行。

  作为四川省首批“省级文明校园”、成都市第一届文明校园的获得者,成都高新区益州小学是成都高新区中小学校中创建文明校园的“标兵”。

高新区益州小学开展诵国学经典系列活动,引领未成年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在创建文明校园的过程中,益州小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强调打造个性化、舒适、自然的校园环境,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学校的理念识别系统,建设了文化长廊、主题墙,在每个教室内外墙面采用彩色壁毯设计。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制定了学校精神文化系统。还围绕“每个孩子不可能都是第一,但每个孩子却是我们的唯一”的育人理念,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提出了“五会”育人目标,即让全体学生成为“会生存、会做人、会学习、会分享、会创造”的具有现代文明素养的国际化小公民。除此之外,学校还搭建各种校园文化小平台,校门口的正衣镜利用国学经典三字经“冠必正 纽必结”,提醒学生要文明守纪;校门口的“送宝贝回家”失物招领处,培养学生们诚信、友善的品格。

  位于高新区新园大道的成都高新区新源学校,不断形成和丰富了成都高新区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的“新源点子”和“新源智慧”。

  2015年,成都高新区新源学校成立“城市学校少年宫”,力求让每个学生通过城市学校少年宫的课程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锻炼、学会合作。

  “学校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基础,注重趣味性和选择性,总共开发了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综合类四大类共60多门课程。学校少年宫的组织形式也灵活多样,以社团活动、体育活动、艺术创作、探究学习等方式为主。”新源学校学生发展部副主任戴林玲告诉记者。

高新区新源学校“城市学校少年宫”线描社团学生美术作品《活力高新》,童眼绘出家乡美。

  打造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心理体验的服务平台,是成都高新区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成都高新区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由成都高新区文明办、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共同打造成立。中心设置了“成长一馆、探索一廊、健心三园、效能十二区、云开十八坊”体验功能区,是集研究、指导、培训、体验、咨询为一体的公益性区级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体验中心。

  据了解,“剧焦成长,点亮心灵”儿童心理剧系列活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项目、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操以及乡村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与家庭志愿队共进志愿服务项目是成都高新区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的特色活动。

  儿童心理剧主要以情绪、家庭亲子关系、人际关系、挫折教育为主题,让孩子们认识情绪、明白如何处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以及学会如何应对挫折。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项目是以对高新东区留守儿童身心成长的帮扶为重点,为在校未成年人制定“服务清单”,每个学校的师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点单,开展“菜单式”的精准服务。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操是由心理学专业团队、学校体育老师以及舞蹈老师,结合心理学理论,专门为未成年人设计的保健操,可以达到舒缓情绪、增进人际关系的效果。通过这一种新型高效的心理减压方式,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工作的持续开展。该项目已在菁蓉小学、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蒙彼利埃小学、丹景乡九义校等学校进行了示范试点。

  乡村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与家庭志愿队共进志愿服务项目依托心理资本课程、心理情景游戏团辅、知识互动沙龙、学涯生涯经验分享、农耕文化体验、城市乡村能级流动等内容,招募高新南区有未成年人的家庭组成家庭志愿队(父母和孩子),结合不同的主题活动,组织家庭志愿队与有未成年人的高新东区家庭之间建立联系,进行帮扶。

  除此之外,成都高新区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还设计了高小苗心理成长系列动画“高小苗诞生记”、儿童社会化系列动画“高小苗带你游天府”等。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未成年人成长中心已开展主题培训17期,率先在全市研发推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操项目,开展《困境儿童心理状况及发展与社会综合帮扶机制》课题调研,建立521学习社区10个,开展各类团体心理建设活动80期次,累计服务未成年人及家庭10万余人次;完成个案心理咨询500余次,接听心理热线500余次,完成个案记录400余篇。(图文 成都高新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