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五步整合法 育少年君子——成都市娇子小学德育案例获教育部点赞

发表时间:2018-12-06 19:52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田怀新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的通知》,共评选出400个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其中,我区成都市娇子小学课程育人典型案例《整合视野下德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获评“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是成都市获评“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三所学校中的唯一一所小学。

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

  以德育正雅育 五步整合培养少年君子

  培养少年君子,是娇子小学教育价值导向。 整合,是娇子小学德育工作课程化的关键词。

  在娇子小学,“整合”是一种思想,是一种取向,是一种方法。学校将办学理念与整体课程设计进行整合,使德育目标与学校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整合,形成适合“少年君子”成长的德育课程;学校将校内外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进行统合,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课程实施。

  目标整合——内容整合——实施方式整合——评价整合——资源整合,娇子小学以学校整体课程规划为基础,通过“五步整合法”,建构了“雅育正德育”课程的探索并将其引入纵深。基于“博雅”理念这个根基,娇子小学确立了“育少年君子”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德育课程整个体系顶层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将“育少年君子”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化成德育领域总目标“君子六育”,让德育课程体系有了落脚点。学校整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目标、整合学生、教师、家长对少年君子的期许,提出了专注、有序、友善等18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勾勒出了少年君子的具体形象,让德育课程体系落地。至此,学校德育课程的目标在一步步的整合中逐渐清晰,少年君子的形象在一步步整合中逐渐丰满起来。

学校老师生动地为学生教学

  德育课程结构化 打破壁垒整合资源

  学校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育人目标将具有学校传统特色的活动进行归类,形成了每年固有的全校性节日活动课程。德育活动将学校现有活动进行梳理和整合,以六大洲为领域维度,运动空间、迎新嘉年华、娇之雅韵为内容维度,时间轴为时间维度,对学校德育活动进行序列化的整合。

  以“整合”思想为灵魂,娇子小学以德育课程理念和德育课程目标为经,以学校各级各类德育课程为纬,将一个个独立的课程和不同的课程模块进行统整,勾勒出德育课程结构框架,形成了培雅育正课程结构。

  在实施方式整合上,学校将《道德与法治》、《生命生态安全》课程目标与学校“育少年之君子”的目标进行整合,并以当今国际形势和社会环境为背景,以学生现有的生活为基础,形成了课程目标。依据课程目标的指向,学校梳理了品生、品社和生安教材,整合校本教材,结合学生需求,补充身心健康教育、生活指导教育、自我保护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和社会理解教育等内容。

  此外,学校在人力资源、空间资源和时间资源上进行整合,打破学科壁垒,调动一切人力资源,成立异质性研究共同体,鼓励每一位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都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学校打破班级和年级壁垒,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并试行“走班”授课;年级组内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特长选择一至两个主题,分别在年级各班中走班授课;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和社会,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场所进行课程学习。学校还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进行长短课设计,有一天的社会实践;有半天的校内实践;有1小时的综合探究;有20分钟的集中理解等。

多元化评价主体是学校德育课程的重要一环

  建立评价体系 开发德育课程资源

  在娇子小学,孩子们参与了课程学习之后会得到负责教师给他们的小印章,这一枚枚印章记录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态度情感、行为表现等要素。印章达到相应的个数,可以直接被推荐参评校、区、市级的各种荣誉评比。这本带着学校育人目标文化标识的“小护照”,伴随并记录着学生在校生活的每一天。在德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娇子小学侧重于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全面发展的表现性评价,形成了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组成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学校整合“三好学生”评比等,利用《君子小护照》的方式实施评价。

  近日,娇子小学正在与所在社区一同打造“防震减灾互动墙”,打造好后的互动墙将用于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利用社区资源,娇子小学积极联系社区、家长资源。为让学生全方位吸收不同层面的知识养分,学校根据课程主题聘请了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的“老师”为学生上课。根据课程内容,具有相关职业或专业、技能优势的人员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家长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成为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实施者。此外,学校对传统的春秋游活动进行了筛选、补充,保留了能够支持课程实施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年龄需要和课程内容安排,将这些有价值的社会资源形成体系,固化下来。

  教案、课件、视频、人力……学校根据德育课程教材,按课程门类建立了课程资源包,有目的开发和整理相关课程资源,将自有资源集聚起来在学校共享。2012年,学校成为锦江区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开始了对教育实践基地的规划。在经过自上而下的分析讨论之后,基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德育课程目标学校将基地建设的视角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分为陈列馆、体验馆、引领馆,凸显出该基地建设的核心词——“体验、互动、实践”。在这里,学生不出校门就能随意讨论,自主体验,合作探究,身临其境感受真实的学习内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段进行主题性学习。(图/文 青羊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