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龙泉驿:楼栋居民搭起个“自助” 人人争当志愿者

发表时间:2016-10-14 14:51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统筹城乡移民进城后,龙泉驿区崇德社区的新市民游开芬,当了个不大不小的“官”——管着社区E1区7栋200多户居民家长里短的楼栋长。

  “过去楼栋居民自行车随意停放、高空抛物等事常有发生,邻里间常发生矛盾,关系也比较淡漠,要管好大伙可不容易,现在这些‘鸡毛蒜皮’、‘扯精扯怪’的事不仅少了,大家还搭起了个‘自助圈’,邻里关系非常融洽和睦。”

  游开芬所说的“自助圈”和邻里关系的改变,正是得益于社区治理新方法,社区楼栋“微治理”探索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服务“大文章”。

  微空间

  邻里文化气息扑面

  走进E1区7栋1楼架空层,浓郁的邻里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楼栋架空层上百平米的空间走廊,被充分利用了起来。“微自治”栏、“微文化”栏、“微心愿”栏、“微分享”栏等内容逐一呈现。

  楼栋入口处,一句“楼上楼下相互关照胜朋友,左邻右舍和谐共处如家人”的对联,如今成为了居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走廊两侧,“微自治”的宣传栏格外醒目,“党建引领,民事民管,楼栋自治”成为楼栋“微治理”的核心和共识。“微信息”栏张贴着楼栋近期公告和通知,“微分享”展示的是《治家经》;“微文化”栏秀出的是楼栋居民丰富的文体生活,以及“楼栋宝贝秀”和“楼栋家庭”摄影照片。此外,在“微花园”里,墙壁上、地上,或挂或摆放着一盆盆绿树红花——孔雀开屏、鸿运当头、红掌、发财树等,这些花木都是小区居民自愿捐赠的。

  微互助

  一个电话解决问题

  架空层的一块块张贴栏,一盆盆绿植,不止是楼栋的一道风景线,更不是“花架子”,它以文化链接邻里友情,环境装饰引导规范生活行为,形成区域个性化文化楼道空间,还成为以民生关怀为重点,引导邻里自发、自理、自治,增进邻里友情的一个互助平台。

  互帮互助,成为了E1区7栋“微治理”的一个亮点,也最受居民的欢迎。

  “家里管道堵塞了,给卢师傅打个电话,只要他有空,立马就能来帮你解决问题”、“楼栋本来有文人,家教不需到处找”、“王大妈天天闲,你家小孩子她能管”……在“微互助”栏目中,一个个身怀“绝技”的楼栋邻里志愿服务者都留下了电话,居民有需要,他们都将提供无偿志愿服务。

  “前不久,家里的天然气灶坏了,我给卢师傅打了个电话,他下了班就来给我修了,没收一分钱,闲聊中才知道原来他就住在我们家楼上。”住在15楼的70岁老人谢华英说,自从那次后,平时不打招呼的邻居开始热络起来。

  微治理

  探索服务大文章

  由“微治理”衍生出来的楼栋互助“微平台”,把原子化的居民组织起来,成为服务“大民生”的创举,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在崇德社区党支部书记曾明秀看来,“微治理”是打通堵塞社区“脉络”的有效手段。

  曾明秀坦言,作为一个高度集中新市民安置区,崇德社区五年多前刚刚组建时,可没有现在这样的温馨。这里的居民全部是来自全区七个街镇乡的征地拆迁安置户,人口密集,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天天都会发生。而这些“小”事,对于各个家庭来说,却是绕不过去的“大”事。

  楼栋“微治理”从居民微心愿出发,完善社区微环境,并以“信息网格化”为纽带开启“微生活”,以“微组织”为纽带完善社区融合建设,搭建服务“微平台”,既提升细节的关怀与担当,又串联起居民群体,群策群力为社区治理共享和谐贡献力量,将基层治理单元由社区向小区院落延伸,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小区“微治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服务“大文章”。(龙泉驿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