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61214164307.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邛崃小塘村:村美人和经济兴 “三美”带出新变化

发表时间:2017-07-10 16:10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龚里

  “刚搬进小区,村民们文明意识不强、到处乱堆乱放,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和谐安定……”说起牟礼小塘村的变化,该村妇女主任刘艳非常自豪。从2014年起,小塘村村两委带领全村积极开展“三美”打造,于2016年获成都市“三美”新村称号。曾经闭塞落后的小村,仅用两年时间,就完美蜕变成为“风尚新美、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的成都市“三美”新村,是什么带动了小村的神奇转变?

  小区环境整治实现“环境秀美”

  夏日炎炎,村中老人聚集到文化广场边上的文化廊中,廊顶上转动的风扇送来丝丝凉风,吹散周身暑热,老人们闲话家常,好不自在……这是记者近日在小塘村看到的一幕。

  紧邻文化广场的两栋小楼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树木也被修建得整整齐齐;两户人家的家门上,一户挂着“文明之家”,一户挂着“清洁之家”。

  走进“文明之家”,女主人高俊英正在后院修剪盆栽。绿藤爬满花架,铺成了绿色天花板,吊兰、绿萝点缀其间,一间天然去雕饰的“花房”落于院中。这是高俊英最满意的“作品”,也是小塘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环境优美,人住起也舒服。”高俊英说,打理花草能给人美的享受,陶冶性情,现在村中许多村民都来向她讨教养花种草之道。刘艳告诉记者,目前村中随意摆放盆栽、随意栽种树木的现象有所改善,村民们开始有意识地美化庭院,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清洁之家”龚永根的家里,窗明几净,大理石地砖泛着莹润的光泽。“200平米的房子打扫起来其实也不累,每天打整,还可以锻炼身体。”龚永根说,大家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生活和卫生习惯也应随之转变。

  村民的环境意识提高了,村上也在积极作为。刘艳介绍,村里先后投入专项资金60万元,建设完善文化广场设施,规划文化宣传墙,购置体育健身器材,实施小区整体绿化,进一步提升小区生活品质。同时对村域水源进行定期巡查保护,针对面源污染开展集中整治,净化水环境。

  精神文明建设实现“风尚新美”

  现在的小塘村环境优美、文明和谐,而过去村民们相处得并不融洽。“以前争田争地,一些村民互不来往;现在好了,大家不但不吵不闹了,还学会了分享。”刘艳说,很多村民会把自家种的蔬菜拿出来分给其他村民,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也不再是“家长里短”,而是惠农政策、养生之道。

  改变村民观念,精神文明建设是主要抓手。该村通过组织文艺演出队,举办公益讲座,开展文化读书、“五好”争创等活动,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对于屡教不改的,我们会点名批评。”村文明劝导队副队长梁学成介绍,文明劝导队成立的目的是对村组、小区、农户的环境卫生、文明习惯、公共设施设备爱护情况、公共交通、车辆停放、未成年人教育等进行劝导,着力提升村级文明建设水平。对于屡劝不听的村民,劝导队长会在傍晚的文化广场上点名批评,因为那时来广场活动的村民最多。“其实大家都好面子,点名批评一次就会改正。”梁学成说,自小塘村开始打造“三美”以来,广场上响起的就只有广场舞音乐和人们的欢声笑语,再也没有点名批评的广播声了。

  随着暑假的临近,劝导队员们再次忙碌起来,他们挨家挨户通知暑假期间的注意事项,包括提醒老人注意孩子的安全,教育孩子不要摘花踩草、爱护环境等。其中一名年迈的身影一直活跃在劝导队中,他便是83岁高龄的老党员黄志忠,“虽说我人退休了,但我还是要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我还有力量,就要为家乡和小区做贡献……”黄志忠喜爱看报,每天都要到“文化廊”中将新政策和新讯息传达给村民,在闲谈中帮助村民与时俱进。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生活富美”

  “村民们的思想意识在提高,生活也越来越好,看到这样的家我很高兴。”黄志忠说,以前村中老人没有经济来源,要花钱只能伸手跟子女要;现在老人们凭着土地流转租金外加就近务工收入,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不仅不用再向子女要钱了,还能自己买好衣服穿……”

  小塘村从2013年开始,依托成新蒲交通优势,逐步实施土地流转,到2015年完成土地流转5000亩,实现土地经营增收和村级劳动力有效转移。随后,村上集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入微农庄、雅南猪生态养殖、猕猴桃柑橘特色种植、粮经复合经营基地等项目,进一步推动村民就近就业,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在小塘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村民们逐步摆脱了原有农村自然经济和“等靠要”的思维,主动实施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在这一过程中,村中涌现出不少创业致富的典型代表。

  村民乔培的家庭农场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经过几年发展,实现种植规模5000余亩,良好的规模效益辐射周边多个村组,带动村民们积极务工、创业。村民张家文是村中养殖大户,他也在政策支持下,主动作为,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养殖高峰时可实现1000多头生猪出栏销售。

  “通过勤劳致富的村民还有很多,大家都鼓足了干劲儿,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刘艳说。(来源 邛崃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