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邛崃经验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大会《典型案例汇编》

发表时间:2018-09-14 11:44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田怀新

邛崃经验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大会《典型案例汇编》

邛崃经验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大会《典型案例汇编》

  据悉,全省乡村振兴大会《典型案例汇编》涉及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乡风文明乡村善治五方面,既包括产业搞什么、怎么搞,也包括新村如何建、人居环境怎么治理,还有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文明及治理,均是四川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在这本汇编中,全省共有47个县市区因为上述某方面的探索入选。其中,邛崃市探索的《健全“135”治理体系,促进乡村共建共治》经验,作为乡风文明乡村善治典型案例入选。 

  近年来,邛崃市积极探索以党组织为核心,村级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多元融合参与的乡村治理模式,逐步形成一图、三创、五机制“135”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凝聚基层民心、积聚发展动能、团聚自治力量,初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格局,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一张蓝图  

  将思路转化为出路,以精准规划促乡村振兴 

  坚持以规划引领为方向、以创新示范为动力,精准对接《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科学研制邛崃市公园城市专项规划,明确以政府治理为主导、群众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为目标的总体思路。 

  梳理近三年发展治理任务,建立工作表、项目书、路线图,实施挂图作战,倒排时间工期,切实解决一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使群众居住环境更加美观、街区特质更加彰显、社区服务更加高效、基层社会更加和谐,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三项创新 

  将实践转化为实效,以共建共治促乡村振兴 

  邛崃市将全域“为村”平台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开通685个功能栏目,全域推进“精智党建”、拓展治理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微党建、微治理、微产业、微服务工作机制。通过“为村”平台,凝聚了思想共识,调动了群众参与共建共治积极性。 

  “三问三审三投入”是指,以群众需求为切入,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居民议事会、监事会的基层自治作用,坚持向群众问需求、向议事会问先后、向监事会问效果,让群众参与乡村治理项目各环节;以分级审核为抓手,构建三级审查机制,对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实效性进行综合评定;以多元参与为关键,搭建多元参与平台,引导政府投入资金或资源,撬动企业和社会组织投入资本或服务,带动群众投入精力或筹资,立足社区资源,统筹推动社区党组织、驻区单位、党员群众等主体互联互动、共建共治共享。 

  “三比一测评”是指,坚持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由社区群众、社会组织、社会学专家和相关部门四方参与组成评审组,以集中评审方式理清示范社区创建思路;采取“为村”网络评分、第三方问卷调查、现场评议打分“三结合”方式,开展满意度测评,确保创建过程不走样、创建效果惠及群众;充分发挥社区保障资金撬动作用,对示范社区机制体制创新、产业融合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分类指导,鼓励村(居)委员会引导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居民自组织等共同参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五大机制 

  将共识转化为共为,以常态治理促长效振兴 

  五大机制包括组织保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财力投入机制、多元参与机制、目标考核机制。 

  组织保障上,注重统筹协调,发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严格落实“一月一调度、两月一督导、一季度一现场会、半年一主题活动、一年一述职”。 

  人才培养方面,实施“周末磁场”柔性引才引智计划,搭建“同心桑梓”组织平台,聘请专家指导设立社区发展基金会,引入企业建设“崃享书屋”。依托邛窑十方堂师徒制文创学校,发展“三新”人才擂台。搭建“凤兮归崃”人才返乡创业平台,创建返乡创业示范园(基地)3个、举办“创客沙龙”等返创活动94场,扶持返乡创业2634人、带动就业9805人。 

  财力投入上,加大资金统筹、提高使用效率,创新社区发展治理资金使用机制,整合公服资金和村公资金,建立社区保障和激励资金双轨并行机制,撬动社会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投向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引导群众参与确定资金使用方向和服务项目,全过程监督服务和资金使用。 

  多元参与方面,设立600万元市级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同时加强完善社区自治功能,深化社区党组织领导、议事会(代表大会)决策、居委会执行、监委会监督的基层群众自治运行机制,引导城乡社区居民制定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弘扬公序良俗,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 

  目标考核方面,探索改革薪酬和绩效管理制度,建立以岗位职责贡献为主导的绩效(薪酬)体系和充分反映实际业绩的绩效考评体系,形成乡村治理创优争先、爱岗敬业、比学赶超、充满活力的干事氛围。 (图/文 邛崃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