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如何把不文明关在门外

发表时间:2015-12-15 13:00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周凤鹃

  12月15日,《人民日报》9版的“不文明旅游曝光台”栏目,发表评论文章《守护安宁 文明入住》,对一些游客在外入住期间的种种不文明现象,进行了批评。文章末尾,作者“希望大家都能把文明装进心中,把不文明关在’门外’”。

  如果说旅游业的出现是社会经济繁荣的象征,那么,文明出游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经济的繁荣可以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社会文明的进步,则需要时间,需要舆论的监督。“不文明旅游曝光台”,通过舆论监督,让那些曾经没能文明出游和那些正在不文明出游者,照照镜子,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进自己。

  问题在于,舆论监督的作用存在不均衡性。那些特定的、偶然的不文明事件,经过舆论曝光台的曝光,很快可以引起公众的关注,给涉事者施加巨大的舆论压力,迫使他们不敢故伎重演。相反,对于那些司空见惯的不良行为,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或许存在着,就像醉酒的人不觉得自己醉一样,有不文明习惯的人,如果他们认识不到自身的缺点,只是偶尔从媒体的曝光中看到别人的缺点,无法推及己身,反省自我。这样的曝光,这样的舆论监督,未必能唤醒那些自以为清醒、实际上却浑然不觉的人们。如果这样,那又如歌把文明装进心中,把不文明关在“门外”呢?

  禁忌即文明。没有一系列的社会禁忌,就没有对人性中自在性的约束。人首先是自然属性的动物,其次才是社会属性的人。自然属性的动物,大抵不需要顾忌什么。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随意爆粗口,对于非己物品不懂得爱护,在自然属性的人看来,当然理所应当。社会属性的人懂得,社会是个共同体,人与人之间要懂得彼此尊重,这样才可以彼此友好相处。如果一个人仅仅满足于做个自然属性的人,假如这个星球上只有他一个人倒也无妨,有第二个人存在,摩擦就在所难免。要和睦相处,只能靠一系列的严格禁忌,强制性约束每个社会成员。

  一般来说,社会禁忌和距离呈正比关系。越是相亲相近的人,越是彼此妥协,相互竟让。对于不熟悉的人,人的自然属性表现得则相对多点。这,或许也应了“距离产生美”的说法吧。出门在外的人,在入住酒店时,遇到熟人的可能性小;房间的物品只是预先租赁的。某些入住者觉得不欺负一下物品,就对不住自己花的那笔钱。对于不熟悉的服务人员,不粗鲁一点,自己这辈子就没机会发泄自己的情绪了。于是,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就在这样的半故意状态上演了。

  呼唤文明,这样的愿望确实很少,只是没有切实有效的禁忌制度,恐怕不大灵验。以禁止公众场合抽烟为例,对违规者课以罚款,并且所罚的金额,比一条烟还要贵的时候,违规抽烟者才不得不掂量,自己的任性抽烟行为,是不是该有所收敛一些了。同样,对于不文明入住的客人,如果能提供制度性的禁忌,让他们为不文明的行为付出有痛感的代价,才可以把文明“塞进”他们心里。离开强制性的惩戒,文明就像镜中月,虽好看,却未必愿意尽早从社会空间的“房间”里溜走。

金牛区文明办评论员 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