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216150111.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文艺深入人心方能历久弥新

发表时间:2015-12-29 06:39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龚里

  为纪念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总结新版歌剧《白毛女》和3D舞台纪录片的成功经验,由文化部组织召开的“纪念歌剧《白毛女》70周年座谈会”12月27日在北京举行。(12月28日《光明日报》)

  对于歌剧《白毛女》,相信不少人并不陌生。该剧1945年初作于延安,同年4月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演出,并产生强烈反响。自此,该剧便“一炮走红”,开始在解放区各地陆续上演。

  不仅如此,新中国成立后,《白毛女》作为“样板戏”先后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多次轮回巡演,每次都是场场爆满,不少人是看了一遍又一遍,而且是百看不厌。哪怕是在70年后的今天,该剧经过复排并重新在延安等地巡回演出时,观众赶来观看演出的场面依然是盛况空前。

  一部创作演出了70年且经过多次重新编排、先后在全国各地进行反复巡回演出的歌剧,为什么至今历久弥新、传唱不衰,且深受一代又一代观众所喜爱?笔者认为,究其原因,除了该剧采用了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北方民间音乐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以及演职人员的精彩表演之外,最至关重要的还是该剧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故事情节取材于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真实故事,写到了穷苦老百姓的心坎上,在全国亿万劳苦大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从而使人刻骨铭心。不少经历过当年苦难深重的日子的老百姓,在观看该剧中“地主黄世仁如狼似虎,逼死佃户杨白劳后,又企图霸占其女儿喜儿”等精彩剧情时,竟然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情不自禁地冲向舞台……

  其实,深入人心、成为时代记忆且深深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经典文艺作品远不止歌剧《白毛女》,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红色娘子军》、《党的女儿》等许许多多的精彩文艺作品。尽管这些作品自创作和首演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至今仍然深受“老中青”三代人甚至广大少年儿童所喜爱,不少人甚至对剧中的一些精彩唱段能够“张口就来”,其主要原因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走的是民族化的创作道路。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与诸如歌剧《白毛女》等深入人心的文艺精品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价值多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少数文艺工作者经不住市场的诱惑,无法坚守文艺创作的底线,在搞文艺创作的时候,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而是为了迎合少数人的偏好或甘做市场的奴隶。有的作品甚至演出(上映)还不到半年时间就惨遭市场淘汰,观众对其更是没有丝毫印象和记忆。究其原因,就是其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作品无法撞击心扉、深入人心。

  文艺深入人心,方能历久弥新。歌剧《白毛女》等经典文艺作品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文艺作品只有深入人心,才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历久而弥新,也才能够永葆青春、富有活力。(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