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216150111.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在中国故事中寻找世界文化共振

发表时间:2016-01-04 15:43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自2013年中宣部组织实施的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启动以来,遴选资助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影视作品并进行多语种翻译向世界推介,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2月29日,中国文明网)

  故事,不仅是对历史生活的表达和记录,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记忆和文化载体,它承载着人们对苦难的反思,对历史错误的控诉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寻唤。

  在中国,它是从上下五千年文明中撷取的片段,是浩荡延绵的领土争夺、王朝更迭和制度重建,是奴隶制演变至社会主义制度进程中的文化变迁和观念转变。在故事里,埋葬着我们中华儿女的血泪青春,有社会主义建设的榜样标兵,有战火岁月的背井流离,有革命先烈的护国捐躯,有知识分子为民主赴战和古代先贤的巧言智举,不同的是故事的主人公随着岁月更替流转,有各自独特的经历和起伏跌宕的传奇命运,相同的是中华儿女对国家故土的守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为中国故事的讲述提供了丰富宝贵的素材,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高,经济高速发展,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距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有5年的今天,如何在文化全球化的国际格局中借助动人有趣的故事脱颖而出,呈现出易于被外国受众所理解和认同的中国形象?如何灵活的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不同时期的衣食住行中涵盖的文化特征?这不仅关乎中国形象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认可度和美誉度,更关乎文化理解和共识下各个国家的包容发展和互利共赢。

  首先,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为己所用,合情合理的表达真实的中国形象。我国有很多优秀的电影电视导演、编剧、演员,也有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经典作品,例如莫言的《蛙》就是很好的二次创作素材,但是,我们需要反思一下,以往借助经典作品的表达是否符合国外友人的接受习惯和思维方式,如果只是站在宣传自己的单向度立场,不考虑听众、观众的视听感受,那么寻求理解将很难达成。

  如何打破国家文化和成长背景差异所造成的的理解隔阂,如何在文化传播中减少文化折扣?我们不仅仅需要会讲故事的导演、作家,也需要善于吸收借鉴优秀成果为己所用并进行本土化创新的开拓者,设身处地的为视听受众着想并且真实的表达本民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风情,是最简单直接和最易接受的方式。

  其次,从不同历史时期有趣生动的衣食住行习惯里定格特色中国,文化符号的运用和呈现并不局限于表达抽象的爱国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以《霸王别姬》为例,作品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讲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故事——一个京剧戏子跨越文革,依然迷恋舞台的执著。文化符号——京剧,作为载体贯穿始终,并不是用来宣传爱国主义,只为展现特殊时代里个人的悲惨命运,这样讲述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和认可,而作为反例的抗战神剧,反其道行之——不展现真实的故事,单单炫耀个人的英雄主义和爱国情怀,这样的作品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和理性的推敲,是不具有普世观赏价值的粗制滥造。问题虽有,但近几年我国在文化传播上成效还是非常显著的,以中国美食文化为主题的“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在海外就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赞誉,不少外国友人因此来到中国品尝我们中国的传统美食。

  最后,打破语言的屏障,为优秀作品走出国门提供强有力的幕后支持。除了有一部优秀的作品外,恰当合理翻译出符合国外语言习惯的作品,是建立理解的前提。2015年6月,“2015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在上海举行,中外影视艺术家和译制专家以多种语言共同发布了《“中外影视译制与传播”国际合作倡议》,拓宽了国际影视产业链条上的制作、翻译、配音、发行、贸易、传播等环节的合作,推进中外优秀影视作品通过高水平译制广泛传播。

  故事,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承担着讲述国家民族文化变迁,构筑集体记忆的使命,讲好中国故事,从此刻开始不只是为了在世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守住中国的文化主阵地,更是面向未来,提高文化软实力吸引优秀人才、加强文化凝聚力巩固中华儿女爱国心、共同推进中国走向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幸福社会,走向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中心必经之地。(金牛区评论员 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