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216150111.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用母语讲好“中国故事”应不拘一格

发表时间:2016-03-07 07:10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周娜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如何将其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始终认为,艺术家要深入到生活中间,去寻找流淌在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予以创新,才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没有民间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母语,艺术就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既要用好自己的母语,又要以开放的姿态,融贯中西。这样,我们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够做到用中国母语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赵季平如是说。(3月6日中国文明网)

  母语也是传统文化的真实展示。今年的春晚上,青年歌手谭维维联合陕西华阴老腔艺术家演绎的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惊艳全国观众。这首歌曲融合了老腔强悍、奔放的精神,虽然从曲调上讲和传统的老腔不是一回事,但是,大众还是为这种跨界的艺术融合纷纷点赞,因为它让更多人知道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力量之美。这个事例也是从另外一个层面告诉了我们,用母语讲好“中国故事”同样可以不拘一格。

  不拘一格用母语讲好“中国故事”,责任和引导机制不能少。不难看到,有些地方剧在削减,非遗文化保护后继无人。这和有些地方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某些地方政府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责任首先要跳起来。政府牵头只有要加大组织“母语讲好中国故事”渠道,并为此增加宣传以及财政等方面的支持,多设立“母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引导机制,出台项目性的支持措施,鼓励老中青艺术家深入生活去学习、创作。另外要尽快抢救濒危的民间艺术,保护好民间艺人。这样我们用母语讲好“中国故事”就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拘一格用母语讲好“中国故事”,需要靠文艺工作者的坚守和创造。有些所谓的文艺范,星推介,都是朝着娱乐化的方向走,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却在削弱。因此,作为每个文艺工作者,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自己先要有自信。因为有些人没有文化自信,看不起传统的、民族的东西,盲目地追求所谓的时尚。诸不知,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才是真正滋养我们灵魂的甘泉。何况优秀的传统文化俯拾皆是,有些看似不起眼,用好了同样会滋养人心。比如,赵季平前几年写了一部琵琶协奏曲,用的音乐元素是苏州评弹,作品中既有传统音乐之美,在技法上又融入了新的元素,受到了中外观众的喜爱。在世界各地的演出中,国外观众反映,透过作品似乎看到了一幅美丽的中国画卷。这就充分说明,我们必须要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不能丢了传统而盲目地追随国外潮流。否则,中国老百姓接受不了,国外观众也会觉得没有中国特色。

  不拘一格用母语讲好“中国故事”,我们的课堂更有传承的责任。我们要给孩子用母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机会,我们只有在课堂上让他们认识到母语的魅力,他们才会主动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传统文化背景,在合适的场所活动,宣传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从娃娃抓起,让孩子知道老祖宗的艺术是怎么一回事,才能真正培养起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我们的母语需要传承,我们更要从娃娃抓起,只有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我们的母语之美,那么壮大我们的传统文化,才后继有人。

  56个民族组成的大中国,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用母语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全体艺术家要真正深入生活,为母语讲好“中国故事”寻找源头活水,我们的青少年更有传承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不拘一格,全民参与,那么用母语讲好的‘中国故事”才真正激励每个中国人,不断奋进;感动世界,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精彩魅力!(陈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