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216150111.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传习补助提高让“非遗”不再“人穷志短”

发表时间:2016-04-01 14:34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周娜

  文化部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自2016年开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标准提高至2万元。自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开始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予以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0.8万元,2011年补助标准提高至1万元。“这次再度提高补助标准将有效解决部分传承人传习活动中面临的现实困难,对于提高传承人积极性,引导全社会关心重视传承人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说。(新华社 3月30日)

  根据我国公布的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已有295人去世。随着传承人的逝去,很多技艺也同时离开了我们,让人惋惜的同时,也意识到了“非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切实存在艰难问题。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体现了所有父母们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孩子的疼爱,传统文化尤其是涵养国家重要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同样是教育的重要部分,通过代代相传的遗产,我们才能更完整、更真实地去探索历史,从而铭记历史。

  传习补助提升,让“非遗”传承不再有“无米之炊”的尴尬。近年来,我国对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实地考察认真总结,“非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在于继承人的缺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接受家族沿袭的技艺学习,导致“人亡技绝”。有了相应的补贴经费,传承人能够更好地开展传习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让非遗拥有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来延续历史。

  传习补助提升,让“非遗”传承不再有“人穷志短”的窘迫。“非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二在于传习活动中常因经费不足,而无法进行持续有效的传习,导致“人穷志短”的窘态,经费补助的提升如雪中送炭,给急需物质帮助的非遗以有力的支持,为国家级“非遗”传习“寒冬”时期送来“暖阳”之热、“暖阳”之光,为非遗传承保驾护航。

  毛主席曾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相信通过国家的大力扶持,通过文化部广大工作者的督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尽心传习,向更多人展示璀璨的中华遗产,在“十三五”时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定会迈向更高的阶梯,创造更大的价值。(郫县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