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216150111.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传承清明风俗 也需移风易俗

发表时间:2016-04-05 12:25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龚里

  3月30日下午,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金池社区举行了一场“文明祭祀”的活动。83岁的翟大旱老人第一个签字承诺。“今年我也来赶时髦,不烧纸钱直接送花。”他说,祭祀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给先人磕个头、鞠个躬、行个礼,以前的旧风俗中污染环境的陋习可以摒弃。 在老人的带动下,现场十几位居民都主动签字承诺文明祭祀。(3月31日,新华网)

  春来柳绿,又是一年清明到。清明节始于秦后、盛行于唐,历经历史沉淀,如今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然而,源远流长的清明习俗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有中国历史文化,也积淀了不少陈规陋习,祭扫不文明现象时有显现。

  按照传统的祭祀习俗,祭扫时应当焚烧冥币、供奉香火、燃放鞭炮,殊不知,这在气温回升的春天极易引发山区火灾。鞭炮还没能让先人“聆听”到后辈的呼唤,却已惊扰了天地的安宁;香火尚未让逝者感受到祭拜者的思念,缭绕的烟雾已迷住了众人的眼。噪声扰民、污染环境、树木减少、清理繁重……,这一系列问题与绿色发展的理念格格不入、与文明的时代精神背道而驰。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要用理性的目光去看待,并非比谁放的鞭炮越响越孝敬、香火烧得越旺越尊重,我们应当认识到,对先人的祭奠应是重“里”而非重“表”,祭祖扫墓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

  环保祭祀才应是文明新风尚。比如植树祭祀:它由清明戴柳、插柳演变而来。杨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清明时节正是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时候,选择植树来寄托哀思,既美化了环境,又缅怀了逝者,何乐而不为呢?比如鲜花祭:用鲜花替代纸钱、用馨香替代烟雾、用安静替代嘈杂,避开了传统扫墓所带来的环境危害、既雅致,又不失传统。

  还有网络祭祀,在互联网时代,家属们完全可在网络上为逝者注册虚拟“墓地”,写一篇悼文、献一束鲜花、点一枝蜡烛、留一曲旋律,以此来寄托自己的哀思。网络祭祀的优势不仅绝对环保,而且还在于不受时空的束缚,这给身在千里之外的后辈们提供了缅怀亲人的绝好机会,以及微信祭奠、视频扫墓,都是值得鼓励的新风尚。

  清明节的功能,不仅在于追思先人,还在于教育后人,逝者已已,作为活着的我们,理应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以文明祭祀的实际行动,移风易俗,告别陋习,争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要知道,祭祀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始终不变的,是我们这一颗虔诚的心!(金牛评论员: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