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216150111.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读懂信用倒逼之下的情感渴求

发表时间:2016-04-07 14:27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进一步明确,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家庭成员要“常去院看看”。如果子女等家庭成员拒不探望老人,老人可以提起诉讼,上海的法院也可以做出相关判决,要求子女回家或者到养老机构探望。如果当事人拒不执行这一生效判决,相关信息将会归入信用平台,对当事人的工作与生活都将带来一定的影响。(47日《新闻晨报》) 

  中国本是一个礼仪之邦,孝敬父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许多人把他乡当成了故乡,而故乡的亲人则成为了一种愁肠百断的牵挂。尤其是当中国老龄化程度愈来愈明显时,“回家看望父母”就成为了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 

  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围绕这个“常回家看看”可谓是使出了各种办法。从把“常回家看望父母”正式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人们一直在讨论这种方式能否真能改变现状,能够让子女主动回家,一旦因此闹上法庭,受伤害不仅仅是子女与父母,还有我们引以为豪的孝道文化。如今上海更是加了一个砝码,对于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者,将相关信息纳入个人信用平台,这就不仅仅一种亲情关系了,而是上升到一种个人信用体系,这种威慑力是巨大的。 

  不过,这也由此引发了诸多质疑。有人就认为这是一种小题大做,是一种越界行为,家庭之间亲情关系一旦被信用绑架,这种亲情又如何保障?又能起到啥作用?当然,这种担心与质疑不是没有道理,不过从上海出台的制度初衷来看,也并非是不近人情,至少也是有一定的回旋余地的。首先按照《条例》规定,如果老人提起诉讼,法院作出判决,在这种前提下,如果当事人还拒不执行这一生效判决,最后才纳入信用平台。由此可见,只要子女稍微有一点孝心,只要能够满足老人愿望,并不影响个人信用。 

  其实,从父母的角度而言,谁也不愿意子女因为自己而影响其信用。在这个流动的社会,异地工作早已成为了一种常态。加上社会竞争和各种社会压力,子女的工作与生活也不容易。尤其是远离故乡的打工仔,回一趟家也不容易,如果一旦离开,就可能意味着丢掉工作。对此,作为父母也要理解子女的难处。作为子女,也不能因为工作忙就遗忘了父母,不说“常回家看看”,至少在节假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必须回家看看,即便真的回不了家,也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联系沟通,只要时常牵挂父母,只要时常问候父母,父母也能体谅子女。 

  从政府的层面而言,也不要以为只要做到有法可依,只要用法律手段或个人信用来倒逼子女回家看望父母就万事大吉了。对于诸多的城市空巢老人,我们一面要加大社会投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贴身服务,一方面还要动员街道社区的力量,尤其是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尽可能让这些情感孤独的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说到底,我们不要纠结于看望父母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个人信用,而是要身体力行,尽可能纾解老人的情感渴求。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老去,趁我们还未老去之前,多关心呵护一下父母,也是在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储备情感。(都江堰评论员 张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