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61214164307.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文艺求精品 不必问前程

发表时间:2017-04-21 10:07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龚里

  作家周梅森长篇小说《人民的名义》文学分享会前天在十月文学院举行。该书于今年1月初出版,是在反腐题材作品沉寂多年之后的再次发声。截至昨天,该书先后七次印刷,以10天突破100万册的销售速度,累计发行达138.3万册。(4月20日 《北京日报》) 

   小说《人民的名义》火热的“理所当然”。众所周知,周梅森擅长于写大剧,而且这些剧作,大都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资深的作者,丰富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的演绎,不管是小说《人民的名义》,还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因其深扎生活并且根基牢固、正能量满满而快速爆红也是正常。而若是超脱于作品本身,我们则看到了一种在文艺创作中难得的精神:但求精品,不问前程。

  文艺创作要始终“心有目标”。文艺创作分两种,一种文艺创作是具有随机性的,作者想到什么,可能就会细致的描述出来,或者作者花费了几十年的光阴,“一生磨一剑”;另一种文艺创作是功利性质的,在文艺创作初始,作者不是因为喜欢而参与到创作中来,而是因为可能带来的市场效益而参与。大凡最后能够大成的文艺作品,都是由于作者的喜欢而创作,而不是为了追逐某种利益而创作,这是文艺创作能够不朽的前提。

  文艺创作要始终“精雕细琢”。粗糙的作品也偶有成名,但在浩瀚的文艺创作中,终究是少数中的少数。追究很多小说难以像《人民的名义》一般在小说和荧幕上“双丰收”的原因,不是文艺创作的点子不好,而是小说要么缺乏现实根基,要么缺乏生活根基,小说太过于粗糙,导致改编难、人们接受难。要锻造出经典的作品,文艺创作者要坚持“精雕细琢”,要有宁可一生只出一精品也不愿意随波逐流的坚持。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意思是要坚持行善,不必问最终会怎样,这体现了老祖宗们的睿智和豁达。在文艺创作上,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气和豁达。文艺创作,也应该“但求精品,不问前程”,作者只要始终不忘初心,始终精雕细琢,那么所有的努力,都肯定不会白费。

  “但求精品,不问前程”,文艺创作,需要如斯的态度,也需要如斯的坚持。(曾雪)